亚洲欧美高清精品?ⅴ_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_亚洲?v中文无码字幕色下药,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精品av,色欲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激情

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譚其驤談中國歷代疆域:哪些算中國,哪些不算?

文化 rock 26742℃ 2評論

63cac2545dce8b1ed00906cb

我們再回頭來講,我們是現代人,我們不能以古人的”中國”為中國。這不是說我們學習了馬列主義才這樣的。而是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后一時期就不能拿前一個時期的”中國”為中國。舉幾個例子:春秋時候,黃河中下游的周王朝、晉、鄭、齊、魯、宋、衛等,這些國家他們自認為是中國,他們把秦、楚、吳、越看成夷狄,不是中國。這就是春秋時期的所謂”中國”。但是這個概念到秦漢時候就推翻了,秦漢時候人所謂”中國”,不再是這樣,他們是把秦楚之地也看作中國的一部分。這就是后一個時期推翻了前一個時期的看法。到了晉室南渡,東晉人把十六國看作夷狄,看成外國。到了南北朝,南朝把北朝罵成索虜,北朝把南朝罵成島夷,雙方都以中國自居。這都是事實。但唐朝人已經不是這樣了,唐朝人把他們看成南北朝,李延壽修南北史,一視同仁,雙方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樣,在宋朝也把遼、金、夏都看成是外國,看成夷狄。但是元朝人已經不這樣了,已經把遼、金、夏跟宋朝一樣看成”中國”。元朝人已經不用宋朝的看法了,難道我們還要作宋朝人?所以我們說現代人不能以古人的”中國”為中國。后一代的人把前一代的人的概念否定,不采用前一代人的概念,這是由來已久,自古而然的,沒有什么奇怪。我們現在當然不應該再以東晉人自居,再以宋代人自居。總而言之,我們是現代人,不能以古人的”中國”為中國。

第二個問題。我們既不能以古人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也不能拿今天的中國范圍來限定我們歷史上的中國范圍。我們應該采用整個歷史時期,整個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我們認為18世紀中葉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國范圍是我們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這就是我們歷史上的中國。至于現在的中國疆域,已經不是歷史上自然形成的那個范圍了,而是這一百多年來資本主義列強、帝國主義侵略宰割了我們的部分領土的結果,所以不能代表我們歷史上的中國的疆域了。為什么說清朝的版圖是歷史發展自然形成的呢?而不是說清帝國擴張侵略的結果?因為歷史事實的確是這樣,清朝的版圖的確是歷史發展自然形成的。我們跟沙俄不同,沙俄在16世紀以前,和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中亞細亞沒有什么關系,16世紀以后向東侵略、擴張,才形成現在這么大的版圖。但是清朝以前,我們中原地區跟各個邊疆地區關系長期以來就很密切了,不但經濟、文化方面很密切,并且在政治上曾經幾度和中原地區在一個政權統治之下。東北地區在唐朝時候已經建立了若干羈縻都督府、羈縻州。到遼、金時代版圖已東至日本海,北至外興安嶺,經過元朝直到明朝的奴爾干都司,都是如此。北方也是如此,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在西漢時跟漢朝打得很熱鬧,最后匈奴還是投降了漢朝,甚而至于到東漢初年還入居漢王朝的版圖之內。唐朝,從唐太宗滅了突厥頡利可汗、滅了薛延陀、滅了車鼻可汗之后,一度統治整個蒙古高原,遠達西伯利亞南部,幾十年之后突厥才復國。元前的時候,蒙古高原是元朝的嶺北行省。在西北方面也是如此,西漢設西域都護府,唐設安西、北庭都護府,元曾經置阿力麻里、別失八里行中書省、宣慰司等等。雖然一般都不是連續的,但斷斷續續好幾次,都跟中原地區在政治上屬于一個政權。至于經濟、文化關系,那就更緊密。這個長期的經濟、文化、政治的關系,逐漸發展下來,越來越密切。我們很贊成前幾天翁獨健同志講的一段話,我們歷史上中原王朝跟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到底是什么關系?主流是什么?是和平共處?還是打仗?我們看不必去深究它,確實有的時期是很好的,和平共處,有的時期是打仗,有的時期打仗還打得很兇。但是,總的關系是越來越密切。我看這點是誰也不能否定的。隨著歷史的發展,邊區各族和中原漢族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了,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光是經濟文化的交流關系不夠了,光是每一個邊區和中原的合并也不夠了,到了17世紀、18世紀,歷史的發展使中國需要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權,把中原地區和各個邊區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而清朝正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完成了這個統一任務。17世紀、18世紀清朝之所以能夠在這么大的范圍之內完成統一,這決不是單純的由于那時的清朝在軍事上很強,在軍事上取得一系列的勝利所能夠做到的。單純的、一時軍事上的勝利和軍事征服要是沒有社會、經濟基礎來維持的話,統一是不能持久的。但是清朝在完成統一之后,鞏固下來了,穩定下來了,到了19世紀中葉以后遭遇帝國主義從東南西北各方面入侵,給他們侵占了一部分土地去了,但基本上還是維持下來了。這是為什么?主要的原因是中原需要邊區,邊區更需要中原,需要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這對中原人民有利,對邊區人民更有利。我們知道,清朝的統一,實際上是先統一了滿族的地區,即廣義的滿洲;再統一漢族的地區,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統一蒙族地區和蒙族所統治的維藏等族地區。主要是滿、蒙、漢三區的統一。

漢族地區指原來的明朝的地方,除漢族外也包括許多南方的少數民族,蒙族地區在內外蒙古以外,還包括青海、西藏以及南疆的維吾爾地區。這些地區本來都在厄魯特蒙古統治之下,都在準噶爾統治之下。當時的準噶爾疆域,不僅是天山北路的準噶爾本部,還包括南路的維吾爾地區,青海、西藏、套西厄魯特,都是在準噶爾統治之下。噶爾丹還進一步侵占了喀爾喀蒙古,即外蒙古。只有內蒙古在清朝入關之前早已納入清朝版圖。后來準噶爾又進一步要從外蒙古入侵內蒙古,這就爆發了清朝和準噶爾之間的戰爭。雙方經過康熙、雍正、乾隆70年的斗爭,清朝終于取得了勝利。清朝不僅把準噶爾本部收入版圖,也把原來在準噶爾統治之下的青海、西藏、”回疆”,即天山南路,也納入了版圖。所以清朝統一基本上就是統一滿、漢、蒙三區。蒙區實際上包括維吾爾地區及藏區。這三區統一完成之時是在乾隆中葉,即18世紀50年代。而由滿,蒙、漢三族人民組成這個王朝,實際上還遠遠在清朝入關以前。1636年皇太極即皇帝位,把國號大金改為大清,臣下所進呈的勸進表就是由滿、蒙、漢三種文字寫成的,充分表明這個王朝是由滿、蒙、漢三種人組成的。據我來看,這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因為到了16世紀、17世紀時,漢滿蒙等中國各民族已經迫切需要統一。這一點,我們從明朝與女真部族即后來的后金打的交道,明朝跟蒙古打的交道可以看得很清楚。那個時候中原的明朝和東北的滿洲、北方的蒙古,時而打仗,兵戎相見;時而通過和談規定明朝歲贈女真、蒙古多少物資,并進行互市。打也好,和也好,目的無非是女真人要拿人參、貂皮來換中原地區的緞布、糧食和農具,蒙古人要拿他們的馬來換中原布帛、粟豆和茶葉。歲贈互市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時,就打進來掠奪。一邊進行掠奪,一邊要挾舉行新的和議,增加歲贈。這說明邊區發展到16世紀、17世紀時迫切需要中原地區的農產品和手工業品。當然,中原地區也需要邊區的人參、貂皮、馬匹等等。但是比較起來說,邊區更需要中原的物資。所以說,通過互市,通過戰爭,最后需要統一。因為統一之后,只要中原能用布匹、糧食等物資滿足邊區的需要,就可以平安無事,統一就可以鞏固下來。所以我說清朝之所以能造成大統一的局面并且鞏固下來,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是歷史的發展自然形成的。有人說,清朝這樣大的版圖完全是內外擴張的結果,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清朝對于蒙古用兵不能算是窮兵黷武,就象漢武帝對匈奴用兵不能算窮共黷武一樣。漢武帝對付朝鮮、東越、南越,可以責備他是侵略,對付匈奴就不能算是侵略。他不對付匈奴,匈奴要打進來。唐太宗對付突厥也不能算窮兵黷武。同樣清朝對付準噶爾也是不得不然。在那時候,準噶爾氣勢洶洶,占領了整個新疆、青海、西藏、外蒙,矛頭指向清帝國統治下的內蒙,如果不把噶爾丹打敗的話那還得了?那就可能再次出現邊疆民族入主中原,即厄魯特入主中原,再來一次改朝換代。要改朝換代可不是容易的。從當時情況看起來清朝還是比準噶爾進步點,讓清朝統治中原地區比讓準噶爾統治中原還是要有利一點吧。所以說清朝打敗準噶爾,不能說他是窮兵黷武。這是你死我活的斗爭。清朝把準噶爾統治的地區一一收入版圖,這是為了徹底打垮準噶爾而必須要采取的措施,不是存心要去征服這些地方。清朝那時候并不是擴張主義者。我們知道,清朝打敗準噶爾之后,阿富汗、浩罕、巴達克山等中亞的一些小國,曾經一度要加入清朝,但清朝拒絕了,僅僅把這些國家列為藩屬,以當時清朝的兵勢、兵威所加,要進一步向中亞擴展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清朝并沒有這樣做。可見清朝之所以有這樣的版圖,決不能說他是擴張主義者,這是順應歷史潮流。所以說清朝在18世紀時形成的這個版圖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果,拿這個版圖來作為歷史上中國的范圍應該是恰當的。有人主張拿今天的國土作為歷史上中國的范圍,我們認為那是不恰當、不應該的。要是那樣的話,豈不等于承認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割讓的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的地方,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地方嗎?事實上在清朝以前,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已有幾百年是在中原王朝直接統治之下的。再如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現在屬于蒙古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家是不是歷史自然發展形成的呢?不是。1911年、1921年兩次蒙古獨立,都是后面有第三者插手的,要是沒有第三者插手的活,它不會脫離中國。歷史發展的自然趨勢是蒙古地區不論漠南漠北部應該和中原地區聯系在一起的。到了20世紀,到了1911年、1921年,由于第三者的插手,結果分裂出去了。這不是自然發展的結果,這是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結果。所以我們不能說歷史上的中國只包括漠南的內蒙古而不包括漠北的外蒙古,盡管我們現在是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所有的北方民族,匈奴也好,鮮卑也好,柔然也好,突厥也好,回紇也好,全都是同時分布在漠南和漠北的。要是我們以今國界為依據處理歷史上的民族,那該怎么辦?同一個政權統治之下的一個民族,漠北的不算中國,漠南的才算中國,這就沒法辦了。但我們要是采用1840年以前的清朝版圖為歷史上中國范圍就好辦。出現在漠南漠北的蒙古以及歷史上所有的民族,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不能因為今天在蒙古人民共和國之內就不算歷史上中國的民族。當然,我們講中國史的時候應當把這些民族作為中國史上的民族。但我們也不反對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寫它的歷史的時候把這些古代民族寫成它的先民。

有一點要補充一下,就是1840年以前有些跨國界的政權或民族或部族怎么辦?這個問題最明顯的事例就是高麗。我們現在是這樣辦的:我們認為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的中朝國界,這是歷史自然形成發展的結果,沒有什么帝國主義插手。歷史上的高麗最早全在鴨綠江以北,有相當長一個時期是在鴨綠江、圖們江南北的,后來又發展為全在鴨綠江以南。當它在鴨綠江以北的時候,我們是把它作為中國境內一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國家的,這就是始建于西漢末年,到東漢時強盛起來的高句麗,等于我們看待匈奴、突厥、南詔、大理、渤海一樣。當它建都鴨綠江北岸今天的集安縣境內,疆域跨有鴨綠江兩岸時,我們把它的全境都作為當時中國的疆域處理。但是等到5世紀時它把首都搬到了平壤以后,就不能再把它看作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政權了,就得把它作為鄰國處理。不僅它鴨綠江以南的領土,就是它的鴨綠江以北遼水以東的領土,也得作為鄰國的領土。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譚其驤談中國歷代疆域:哪些算中國,哪些不算?

喜歡 (6)or分享 (0)
發表我的評論
取消評論
表情
(2)個小伙伴在吐槽
  1. 清朝的統一,實際上是先統一了滿族的地區,即廣義的滿洲;再統一漢族的地區,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統一蒙族地區和蒙族所統治的維藏等族地區。主要是滿、蒙、漢三區的統一。
    匿名2015-01-10 22:32 回復
  2. 唯物史觀呵
    匿名2015-01-16 13:19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