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1949年國共在香港的宣傳爭奪戰——以《群眾》周刊為考察中心
一、中共決策在香港創辦《群眾》周刊的背景
1947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進入緊要時期。面對戰場上不斷失利的境況,國民黨進一步欺騙百姓、愚弄國人,加大了對共產黨的造謠中傷,強化輿論宣傳的欺騙性。
1947年8月...
5年前 (2020-07-24) 12116℃ 0評論
2喜歡
【導讀】在中美關系進入緊張期之后,近日中印關系也遭遇變數。疫情之下,中國與其他大國關系也面臨較多不確定性。時殷弘教授認為,中國外交面臨“絕對圖景”與“相對圖景”的雙重困境。所謂絕對圖景,是中國的國家力量經受住疫情考驗,下一階段應以戰略收縮作為首要方案;所謂相對圖景,是疫情之下其...
5年前 (2020-06-26) 15547℃ 1評論
8喜歡
在冷戰結束后的冷戰國際史研究中,1958年的臺海危機是人們普遍關注和感興趣的題目,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很多,對事件發展的基本過程也做出了比較完整和清晰的描述。西方學者和中國大陸學者利用的大體是相同的史料,他們的研究幾乎也是同時起步的,其主要內容涉及毛澤東的決策、美國的反應以及中美...
5年前 (2020-06-07) 27475℃ 1評論
18喜歡
地緣政治學出現一百多年之后,這一領域內的漢文譯著漸多。卡爾·豪斯霍弗(KarlHaushofer)的《太平洋地緣政治學:地理與歷史之間關系的研究》于1924年首次出版,現有漢譯本在售。
豪斯霍弗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德國地緣政治學者。他的思想影響到,至少折射出,后來納粹的戰略。《豪...
5年前 (2020-04-30) 10934℃ 0評論
2喜歡
與距離斗爭:波斯、羅馬與秦漢帝國的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
在名作《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布羅代爾曾如此論及16世紀西班牙帝國的統治與帝國幅員之間的關系:“與距離作斗爭,仍然是費神的問題,但也是僥幸和運氣的問題。在海上,如果順水,一連幾天好天氣,人們就可以在一兩個星...
5年前 (2020-03-07) 19293℃ 0評論
1喜歡
[內容摘要]羅馬帝國初期,國家疆界被陸續劃定。自優利亞-克勞狄王朝時期起,東部邊疆防御 體系陸續構筑完成。這道防御體系由附屬王國體系、羅馬駐軍、軍事要塞和軍用道路等要素構成,對羅馬勁敵帕提亞人發揮了牽制和震懾作用。同時,該體系也保證了羅馬的軍事補給線和行軍路線的暢通,并為邊疆地...
5年前 (2020-02-29) 20123℃ 0評論
0喜歡
膠州灣事件前的中德交涉與許景澄“賣國”考(1895—1897)
三國干涉還遼后,德國自持有功,向中國索求港口與海軍基地,起初試圖以外交施壓達成目的,不料遭遇多次碰壁,對華政策遂轉向強硬。最終以教案為借口,策動武力強租膠州灣的事件。以往近代史、外交史著述中多以事變后的交涉作為主線,...
5年前 (2020-02-23) 10983℃ 0評論
1喜歡
1
從現代化視角去觀察,洋務運動算是中國的現代化運動,而且是第一次。
通常意義上理解的所謂現代化,其實就是工業化,是指西方工業革命之后建立的社會形態。工業化浪潮發端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發源于英格蘭中部,其主要形態就是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
5年前 (2020-02-11) 8525℃ 0評論
4喜歡
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事業,科學知識是關于自然現象的有條理的知識。科學探索是對于描述自然現象的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的理性研究。人類對自然的關注與探索并不是一開始就是科學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逐漸發展到科學這一形式的,譬如從交感巫術,到迷信神靈、信仰宗教,然后才有科學,是從非理性逐...
6年前 (2020-01-26) 5010℃ 0評論
1喜歡
【導讀】在中美關系進入“深水期”的時代背景下,以軍事與戰爭主題為緣起,重申美國以基督新教觀念區分敵我陣營的觀點,提出中國是否有以同理心對待美國基督新教觀念的可能,進而考慮由“戰略透明,互為人質”為起點尋求改善中美溝通的務實路徑。在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中,視角優于觀點。以本文為...
6年前 (2019-12-28) 9416℃ 2評論
2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