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如果分析過去的案例,大多數在沿線國家投資的企業都是中國的國有企業,而且以央企為主,國字頭的企業居多。這跟過去的對外援助的基本戰略,包括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的目標是吻合的。從這點上看, “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會創造更多中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民間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參與的積極性不是那么高。所以至少在未來10年,基礎設施的投資還是主流的投資,而企業層面上的并購可能不是主流。
中國在過去海外的直接投資中,有一半是田野投資,一半是并購,而且80%的民企參與的投資活動都是在發達國家,而不是在這些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標地資產跟中國的企業會有一個互補的關系,比如說相關產業的研發能力、技術,甚至市場,中國大量的生產型企業會非常感興趣。實際上過去海外直接投資目的地大部分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制度成熟、政局穩定,金融市場比較發達,法律也比較成熟,再加上整個體制比較透明。所以,大多數的民企熱衷于到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和并購。
這跟一帶一路倡導之下到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首先風險的程度不一樣。其次,大多數中國企業希望獲得的是發達國家的一些剩余產能。所以很可能在未來10年,由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形成一個海外投資的基本兩元格局:一元是大量的央企,不僅參與發達國家資產的并購,也會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另外一元是中國大量的民企民資沿著發達國家的方向,進行直接投資和并購,特別是并購會變的越來越重要。
特別是2008年以來,全球的金融資產價格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就為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并購投資提供了比較好的機會。同時,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正好進入人均收入在中等偏上的階段,處于中國企業或者是中國大量的制造業需要升級換代的時候。所以未來政府主導或者政府多邊主導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將成為”一帶一路”的主流,也將成為中國對外開發、援助的延伸版。同時,中國大量的企業,包括國企和民企會不斷地加大在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和并購,對未來中國整體的升級換代提供良好的基礎。“一帶一路”的戰略在未來的實施與其說會促進中國企業在海外直接投資和并購,不如說會提升中國在海外對外開發援助的水平。
嘉賓: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本文為2016年5月13日由鳳凰國際智庫與柯杰全球法律聯盟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并購論壇”會議實錄,未經演講者審閱。
來源:鳳凰國際智庫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一帶一路”更像海外援助,投資風險十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