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高清精品?ⅴ_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_亚洲?v中文无码字幕色下药,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精品av,色欲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激情

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國國內意識形態:向左走,向右走?

文化 rock 11306℃ 0評論

當前,美國自由派與保守派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中的分布態勢,也為自由主義發展創造了機遇。以國會為代表的立法機構,是美國自由與保守路線之爭的主戰場,雖然共和黨從2015年起掌控參眾兩院但在參院不占據絕對多數席位,且民主黨控制了白宮,兩黨實質上處于勢均力敵的態勢。以聯邦最高法院為代表的司法部門,雖然在路線之爭中處于相對超脫的地位,但是美國行政“司法化”的弊端也在侵蝕最高法院的公信力。

從行政部門看,民主黨政府在奧巴馬任內大力推行“大政府”政策,成為美國社會“向左轉”的動力之一。奧巴馬的醫療健保改革被認為是美國“進步主義運動40多年來在社會政策上最重要的成就”,它本質上是通過“劫富濟貧”的再分配使保險覆蓋全民,同時加強對保險公司的管制。醫改法主要條款已在2013年10月正式實施。奧巴馬任內第二大立法成就是金融監管法案,這一改革基本上也是管制式的,通過規范華爾街的行為,拯救美國的金融體系。此外,民主黨政府還在教育、稅制、環境、能源等領域推出強化政府職能的政策,實質上是通過加強管制,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

從立法部門看,府會在2010年實現“弱分治”、2015年開啟“強分治”,從結構上確保共和黨對民主黨“大政府”政策的制衡。共和黨力推國會通過《2011年預算控制法》,試圖通過強制性削減開支減少政府赤字,實現預算平衡。對于奧巴馬政府自由主義傾向明顯的政策,如應對氣候變化、強化槍支管制、推行綜合移民改革等措施,共和黨則扮演“剎車”角色,予以堅決的制止。共和黨內極端保守派茶黨是“小政府”理念的忠實信徒,他們認為即便國會不作為,也比允許行政部門亂作為要好。盡管如此,面對拉美裔人口比例激增的現實,共和黨出于選舉考慮,未來也不得不在移民改革上有所動作,推出客觀上有利于社會多樣性的主張。

以聯邦最高法院為代表的司法部門,盡管在九名大法官中,保守派占優,然而為適應社會發展新現實,近年來最高法院的若干裁決客觀上均對自由派有利。事實上,早在克林頓時代,最高法院的多數大法官就開始熱衷于迎合主流民意。加之時任首席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立場變化后,最高法院已在1990年代后期逐漸左傾。2012年6月,最高法院裁定奧巴馬醫改法主要條款“不違憲”,從而為該法的實施鋪平了道路;2013年裁決《捍衛婚姻法》部分條款違憲,實質上是在聯邦層面承認了同性婚姻合法化;2014年裁定維持下級法院推翻5州同性婚姻禁令的判決,使得同性婚姻合法化州再增加5個。即便是最高法院被認為“親資本”的有關放寬競選經費限制的裁決,實際上對民主黨和共和黨籌集競選經費所產生的機遇是相同的。

以美國政府目前的施政僵局來看,國會保守派對于行政部門的自由派形成有力制衡,雙方都很難出臺并通過極端的政策。民主黨政府唯一的施展空間在于行政命令,而這正成為共和黨重點挑戰的對象。檢驗三權內自由與保守力量對比最恰當的案例,將是國會訴奧巴馬政府“濫用行政權力”案。奧巴馬依賴行政命令施政,很大程度上源于國會保守派對其“大政府”政策的阻撓。奧巴馬權力擴張被稱為“過度的政治行動主義”(excessive government activism),是“大政府”的重要表現之一。最高法院在歷史上不傾向于介入立法與行政部門之爭,但對上述案件的裁決將顯示當前最高法院的傾向。

或許將美國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并存現象解釋最為恰當的,是1967年學者勞埃德?弗里(Lloyd Freed)和哈德利?坎特里爾(Hadley Cantril)在《美國人的政治信仰》中的結論,即許多美國人是“思想上的保守派”和“行動上的自由派”。美國社會出現上述自由與保守路線并行不悖的現象,既源于其自由主義的政治傳統,也與美國政治本質上是選舉政治的現實直接相關。

從政治傳統來看,美國保守主義的內核是古典自由主義,其核心觀點是經濟上推崇沒有政府干涉的自由市場,政治上主張權力有限的政府。所謂保守主義是對古典自由主義傳統的保守,反對的是與其徹底割裂的激進主義與社會主義。學者路易斯?哈茨認為,美國從建國之初就是一個自由主義的社會。美國自由派信仰洛克式的個體自由、平等以及資本主義,認為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自身努力與能力。這種強調個人努力的說法,與保守派“個人要為自身福祉負責”的主張實質上一致。直到羅斯福新政,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正式分野,美國現代意義上的自由主義才正式確立。與古典自由主義相比,現代自由主義主張政府積極介入經濟與社會生活,維持公平與正義。事實上,兩派在自由、平等以及對資本主義的信仰上具有共識,只在實現平等的途徑上有分歧。自由派主張通過再分配實現“結果的平等”,而保守派則強調創造“平等的機會”,這成為雙方最大的分歧。

從政治現實來看,共和黨的部分政策也在推動社會“向左轉”。歷史上,出于吸引選民選票的考量,共和黨在構建美國福利制度上也“功不可沒”。目前被保守派詬病為“政府過度行政”的環境保護署(EPA),實際上就成立于共和黨總統尼克松當政時期。此外,增加開支常被認為是“大政府”政策的標志,共和黨往往傾向于削減開支、平衡預算。然而,有研究表明從1960年代起,聯邦支出幾乎持續增長,與國會由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控制無關。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社會福利制度日漸健全,政府財政負擔也日益加重,盡管共和黨一再呼吁削減福利、平衡預算,卻沒有哪屆政府會這樣做。尤其里根時期,社會福利開支與軍費同步增長,進一步惡化了聯邦財政收支失衡的局面。究其原因則是政治學家詹姆斯?布坎南所言:由于選舉的壓力,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國會議員和總統都愿意“在預算政治中做那些人人討好的事情”。

總而言之,奧巴馬治下的美國雖然自由與保守的路線之爭依然激烈,但是國內意識形態向自由主義傾斜已是不爭的事實。自由主義的推進無疑將會繼續遭遇保守主義的阻撓,然而從更長的歷史發展階段來看,不管是科技進步繼續賦權于民眾促使人類更加平等,還是美國族裔構成的多元化壯大了民主黨傳統選民基礎,都將為自由主義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為《現代院美國所:美國國情九問》第一篇

文/張志新 來源:共識網-《領導者》雜志第62期(2015年02月)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美國國內意識形態:向左走,向右走?

喜歡 (0)or分享 (0)
發表我的評論
取消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