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這座快速發展的城市,一間安靜的工作室里窩著一群年輕的動畫設計師、插畫師和電腦程序員。他們正在讓一座中國古鎮在數字世界里重現。
這個團隊里的成員大多畢業于中國頂尖的美術院校。利用三維紋理繪圖軟件,他們正在為寺院、宮殿和寶塔增添復雜逼真的細節。這些工作人員還會讓數字角色動起來,包括兩只熊貓——阿寶和美美。
“這是我非常熱愛做的事,”32歲的動畫師方征(音)說。“我一直對角色和卡通之類的東西感興趣。”方征大學時的專業是環境藝術設計。
他們從事的項目是好萊塢系列大片《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的最新續集的一部分。它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在電影制作方面的抱負的轉變。
中國的電影公司已不再滿足于為好萊塢的影片搭設場景或提供臨時演員,而是正在向價值鏈的上游移動,參與到世界級影片和動畫長片的開發、設計和制作當中。他們想要在創意過程中扮演更大角色,而這將讓它們獲得更多回報,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藝術成就上。
北京,大連萬達集團旗下的一家電影院里,消費者正在觀看一部3-D Imax影片。
《功夫熊貓3》是好萊塢的夢工廠動畫電影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及其中國合作伙伴東方夢工廠(Oriental DreamWorks)的首個合作項目。東方夢工廠的所有方包括一個政府投資基金和一家私募公司——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hina Media Capital)。該片計劃于2016年初發行。夢工廠動畫負責這部電影的創意和設計工作。東方夢工廠則負責為影片添加中國元素、制作情節串聯圖板,以及打造部分三維數碼場景。
“我們正在努力培養中國在創意方面的人才,”東方夢工廠的首席執行官方淦說。
這是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進軍娛樂業的宏大計劃的一部分。過去幾年,這家投資公司與華納兄弟(Warner Bros.)及加拿大的IMAX公司達成了多筆交易。此外,它還協助推出了熱門電視節目《好聲音》的中國版。
對于美國企業來說,這樣的合作既是接觸新人才的渠道,也提供了更好地理解未來將更多地出現在其電影里的中國文化的機會。此外,合拍也可以讓美國公司更容易進入受到嚴格管控的中國市場。預計幾年之后,中國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
中國平均每天新增15塊銀幕。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數據,中國去年的票房收入達到了48億美元(約合300億元人民幣),是2010年的三倍。此外,中國的盜版問題也不再是美國電影公司的重大威脅。例如,《變形金剛:絕跡重生》(Transformers: The Age of Extinction)在中國的票房收入就超過了美國。
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正在重塑好萊塢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從可以接受的劇本,到營銷策略的選擇,不一而足。美國的大型影視制作公司,包括HBO和華納兄弟,已經開始通過創辦合資企業、建立伙伴關系以及參與資助一些項目,在進軍中國市場。
推出了《饑餓游戲》(The Hunger Games)的美國獅門娛樂公司(Lionsgate)已經與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及國有的湖南電視臺簽訂了幾筆內容許可和融資協議。好萊塢公司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的一家子公司,正在與著名中國導演張藝謀合拍一部動作片。去年,華納兄弟前高管杰夫·羅比諾夫(Jeff Robinov)從中國的復星集團獲得了2億美元的投資,創辦了一家新的好萊塢電影制作公司。
“重心正在迅速地從好萊塢向中國轉移,”中國電影業務網的所有者、行業顧問甘敏中(Rob Cain)說。“來自中國的將不光是觀眾,還有資本。”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追求軟實力:中國與好萊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