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中國與非洲問題學者德博拉?布羅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表示,與世界銀行不同,中國政策性銀行在放貸方面沒有明確的與債務可持續性相關的限制。
這導致了一些不切實際的交易,比如2010年中國國開行向加納提供的30億美元貸款額度,其中一部分用在一個目前已被推遲的天然氣項目。
還有在安哥拉,以每日石油出口量作為擔保的多項協議也被修改,從而提高了每天需出口石油的數量——根據布羅蒂加姆女士的說法,這是最初協議中規定的做法。
中國進出口銀行(China Export Import Bank)向來是中國對非洲放貸的領頭銀行,不過一些外部觀察人士認為,該行的貸款組合或已接近飽和。
中國國開行在石油繁榮期間對境外大舉放貸,其風險敞口更集中一些。在油價下跌暴露出這兩家銀行對石油出口國存在較大的風險敞口之后,2015年4月,兩家銀行的資本金都有所擴大。此番增資似乎是為了支持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
文/馬思潭 韓碧如 金奇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中國反思境外放貸政策 或重塑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