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正式宣布采購“埃阿斯”車族
2015年9月15日,英國在倫敦第九屆英國國際防務安全與裝備展上宣布,其正在研制的履帶式偵察專用車(Scout SV)已正式更名為“埃阿斯”(Ajax)偵察車,并展出了首輛炮塔式樣車。英國陸軍2014年9月授予通用動力英國公司35億英鎊(約54億美元)、589輛“埃阿斯”車族的生產合同,用于取代20世紀70年代裝備的CVR(T)履帶式裝甲偵察車。“埃阿斯”既是該車族的總體名稱,更是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炮塔上裝備了CTA國際公司40毫米埋頭彈武器系統(CTAS)的炮塔式偵察車的專用名稱。在589輛“埃阿斯”車族中,“埃阿斯”偵察車數量最多,為245輛。該車族中之前被統稱為“防護機動偵察支援車”(PMRS)的5種無炮塔式車輛也分別進行了重新命名:偵察支援車叫“阿瑞斯”(Ares),訂購了93輛;指揮控制車叫“雅典娜”(Athena),訂購了112輛;裝備維修車叫“阿波羅”(Apollo),訂購了50輛;裝備救援車叫“阿特拉斯”(Atlas),訂購了38輛;工程偵察車叫“阿耳戈斯”(Argus),訂購了51輛。所有這些名稱都來自希臘神話中“各路英雄”的名字,暗喻英國陸軍對該車族寄予厚望。“埃阿斯”車族將于2017-2024年完成交付。
與采用30毫米非穩定式機關炮、僅12噸重的CVR(T)裝甲偵察車相比,“埃阿斯”偵察車的所有性能都將大幅提高。42噸的車重將使其具有很強的防護能力,40毫米CTAS機關炮則大大提高了火力打擊能力。然而,“埃阿斯”偵察車的最大特點還是其功能強大的傳感器系統和車輛電子系統,不僅大大提高了車輛性能,還能將傳感器數據分發給其他車輛、友軍和上行指揮鏈,將大大增強英國陸軍的C4ISR能力。
另外,2015年7月1日,英國國防部與CTA國際公司簽訂了價值1.5億英鎊(2.36億美元)的合同,訂購515門40毫米CTAS機關炮,其中245門用于“埃阿斯”偵察車,245門用于正在實施的“武士”步兵戰車能力持久計劃(WCSP)改進項目,剩余25門用于彈藥鑒定、試驗和訓練。英國陸軍正在改進380輛“武士”步兵戰車,其中245輛繼續用作步兵戰車,135輛用作工程和炮兵支援車,不安裝CTAS機關炮。
法國陸軍繼續推進“蝎子”計劃作戰車輛的研制和改進
在2014年12月5日簽訂7.52億歐元(9.29億美元)EBMR多用途裝甲車研發、制造和保障合同的基礎上,法國國防采辦局2015年3月5日正式授予奈克斯特系統公司“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改進項目合同,因為改進200輛“勒克萊爾”是“蝎子”計劃第一階段的重要內容。該改進項目合同價值3.3億歐元(3.5億美元),其中包括改進18輛基于“勒克萊爾”底盤的DCL裝甲救援車,預計2020年開始交付。該項目將把“勒克萊爾”的使用壽命延長到2040年,并提高應對包括非對稱威脅在內的各種作戰環境的能力。改進后的“勒克萊爾”坦克和救援車分別被命名為“勒克萊爾-R”和DCL-R。主要改進包括:研制和安裝新的裝甲組件,以提高坦克對簡易爆炸裝置之類新威脅的防護性能;將坦克集成到SICS數字化信息系統(即“蝎子”作戰指揮信息系統)中;安裝信息戰術數字無線電系統,該系統是“接觸”作戰電臺項目的組成部分。
作為“蝎子”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法國陸軍到2015年8月已為17個團裝備了“菲林”士兵系統,主要裝備作戰小組組長、班長、排長和特種作戰部隊等。法國陸軍共采購了18552套“菲林”系統,2019年完成交付。
2015年2月12日,法國中程導彈(MMP)反坦克導彈首次發射試驗取得成功,法國陸軍已訂購了400部發射架和2850枚導彈,計劃2017年開始交付。MMP導彈可以安裝在多種作戰車輛上,用于取代現役“米蘭”反坦克導彈。MMP配用雙模自動導引頭和140毫米串聯戰斗部及雙向數據鏈,具有“發射后不管”能力;采用人在回路和非視距發射模式,可直接攻擊也可頂部攻擊,還能夠從密閉空間發射。導彈最大射程4000米,是“米蘭”的2倍,而發射架和導彈重12千克,與“米蘭”相當。
其他相關國家比較重要的地面作戰車輛項目在2015年也取得了重要進展。2015年6月24日,德國陸軍正式接收首輛“美洲獅”步兵戰車,到2015年底共接收7輛。德國陸軍訂購了350輛“美洲獅”,將于2020年完成交付,用于取代1971年列裝的“黃鼠狼1”步兵戰車(最新改進型“黃鼠狼1A5”曾部署到阿富汗戰場使用)。德國陸軍正在形成由“豹2”主戰坦克、“美洲獅”履帶式步兵戰車、“拳擊手”輪式步兵戰車和PzH2000自行榴彈炮組成的地面作戰車輛體系。德國國防部長還于2015年5月底在德國議會宣布,計劃與法國合作啟動到2030年前后取代“豹2”的新型主戰坦克的研制,新型主戰坦克將采用萊茵金屬公司正在研制的130毫米坦克炮。
2015年7月16日,印度國防部邀請10家印度公司就拖延已久的未來步兵戰車項目提交設計方案。印度計劃自行研制生產2610輛可空運的兩棲型未來步兵戰車,用于取代老化的俄制BMP-1和BMP-2步兵戰車。印度要求該車重20~22噸,能攜載3名乘員和7名徒步士兵,安裝射程4~5千米的反坦克導彈、40毫米榴彈發射器和射程為2千米的輔助武器及7.62毫米同軸機槍,還要求具備核化生防護能力以及防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的能力。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2015年度陸軍武器裝備發展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