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化
據預測,到2020年前后美軍戰斗力將有1/4來自以無人機為主的無人化平臺。美國陸軍已為旅戰斗隊和火力旅編配了RQ-7B“影子”200、RQ-20A“美洲獅”、RA-11B“大鴉”無人機系統,為戰斗航空旅編配了MQ-1C“灰鷹”無人機系統,并經歷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實戰檢驗。“影子-200”無人機到2015年上半年已完成100萬小時作戰飛行,包括在敘利亞進行的反“伊斯蘭國”行動中的作戰飛行。所有這些都凸顯了無人機在當今和未來作戰中的重要性。
美國陸軍在2015年5月亞特蘭大國際無人系統協會年會上透露,將為“影子-200”無人機安裝新型發動機和改進型通信系統。根據設計,新型發動機平均重大故障間隔時間1000小時(現役發動機是269小時),平均大修時間500小時(現役發動機是250小時),并能使用重油燃料以簡化后勤負擔。2015年6月23日,美國陸軍授予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19架改進型“灰鷹”無人機的全速生產合同,計劃2018年9月完成交付。改進型“灰鷹”采用205馬力DEL-120柴油循環發動機取代160馬力渦輪增壓柴油機,使續航時間從25小時增加到50小時。
在2015年2月的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上,韓國厚成有限公司宣布,將向韓國陸軍交付120套“遠眼002B”無人機系統(每套系統編配4架無人機)。該機為手持發射的固定翼無人機,通過氣囊系統回收,手持控制系統控制;翼展1.8米,長1.44米,最大起飛重量3.4千克,最大時速80千米,續航時間70分鐘,有效作用距離10千米;有效載荷為機鼻位置安裝的固定式光電/紅外裝置,可進行平面/傾斜掃描,用于提供近距離情報、監視、目標獲取和偵察能力。
美國陸軍還于2015年開始執行多項無人駕駛地面車輛的采辦計劃,包括“人力運輸機器人增量Ⅱ”系統(MTRS,計劃2016年第二季度發布招標書)等,下一步將實施“單兵通用機器人系統”(CRS-1,計劃2017年第一季度發布招標書)和“班組多用途裝備運輸車”(SMET,計劃于2019-2022年開始工程與制造研發階段)。
地面作戰車輛的體系化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地面作戰車輛體系化發展起始于美國陸軍已下馬的未來戰斗系統(FCS)由8種車輛組成的有人駕駛地面車輛和已裝備的由10種車輛組成的“斯特賴克”系列裝甲車;經過前些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主要國家陸軍地面作戰車輛體系化發展在2015年取得重大進展,并將逐步進入初始列裝使用階段。
M109A7自行榴彈炮系統的成功采辦對美國陸軍裝備采辦方式轉變和一體化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2015年4月9日,美國陸軍正式接收了首批3套生產型M109A7“帕拉丁”綜合管理(PIM)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系統。該系統是現役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彈炮系統的最新改進型,每套系統由1門PIM自行榴彈炮和1輛PIM野戰炮兵彈藥補給車組成,并于2014年6月被正式定型為M109A7和M992A3。M109A7系統在機動能力、戰場生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強,如在機動能力方面,功率/重量比從18.7馬力/噸提高到19.07馬力/噸,最大時速從56.3千米提高到64.4千米,使機動能力有了較大提高,能夠與現役“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在戰場上保持同步。該炮將于 2016年下半年進行作戰試驗鑒定,2017年2月開始大批量生產,到2027年采購580套,全部取代現役M109A6。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2015年度陸軍武器裝備發展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