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雨水班”:三人擔負起永興島淡水供應重任
中廣網三沙5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西沙群島距離海南三亞180海里,淡水奇缺,只能依靠補給船從大陸運水進行補給。遇到臺風季節、惡劣氣象時,補給船無法靠岸,島上的淡水便面臨緊缺。可在西沙卻有這樣一群兵,臺風越多、雨下的越大,他們就越高興——因為,他們是中國軍隊中人數最少的“兵種”:雨水班。
西沙是南海深處里的一顆明珠,可是卻嚴重缺乏可以飲用的淡水。過去西沙群島官兵飲用的淡水只能依靠補給船每個月從海南島運來,趕上臺風、大浪或者船只故障,淡水送不來,官兵們就只能喝島上的地下水,大家把它叫做“島水”。島水的顏色發黃、水質發黏,味道咸澀,長時間接觸,極易引起身體疾病。于是,用水難、吃水難便成為守島戰士所面臨的最大困難。
為解決吃水難題,1999年,上級為西沙建成了雨水收集凈化庫,經過過濾凈化的雨水可以直接飲用。三名官兵擔負起為西沙居民收水、凈水、供水的重任,而西沙雨水班也就此進入了戰斗序列,成為了全軍唯一的特殊編制。
與海軍不同,西沙飲水班的陣地并不在海洋,而是在西沙的機場。為了更好的收集雨水,永興島機場的跑道和停機坪,都設計成了千分之五的斜度,在跑道和停機坪的另一側,鋪設了一米多深的渠道。雨水流入后,進入積水坑,再通過水泵壓到兩個大水罐中,然后經過清水池的沉淀,最后在水處理中心進行凈化。收集來的雨水經過電容、沉淀、反應、過濾、消毒等一系列處理,不加任何藥品就已經達到了國家飲用水標準,甚至超過了一些大城市的水質。
為了給守島官兵多提供淡水,雨水班養成了每天關心天氣預報的習慣。海軍往往討厭壞天氣,唯獨雨水班是越下暴雨越興奮,雨水班班長關延國說,他們特別希望雨季能夠早來。
關延國:現在是5月,前幾個月都不下雨,看到水庫里的水慢慢減少,心里特別有壓力。萬一再不下雨,島上就得斷水了,所以我們雨水班特別希望雨季能夠早來。
目前西沙雨水班每年提供淡水8萬6千噸,結束了西沙喝島水的歷史。以前每半個月至少要從海南島運水一次,現在則可以自給自足,不但保證永興島上的淡水自用,還可以部分補充小島的需求。解決了水的問題,就從根本上改善了島上的生存狀態。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很難想象到,這座昔日的荒島如今綠化覆蓋率已經高達83%。島嶼上的生產基地已經經營的有聲有色,建起了相當規模的養豬廠、養鴨廠,以及無污染的菜地,既改善了生活又大大節約了開支。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全軍唯一雨水班:每年為西沙提供淡水8.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