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難以兼顧全球熱點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也針對南海未來可能的事端,把三萬名陸戰隊員(約占總兵力的15%)從美國本土轉移到太平洋地區,其中將5000余名駐扎日本本土的陸戰隊員及其家屬遷至關島,沖繩和夏威夷未來分別維持1萬人和8800人的駐軍,每年向澳大利亞達爾文港輪駐一支陸戰隊,人數維持在2500人左右。此外,美國美軍陸戰隊會參與更多在印度洋的任務或演習。
上述的兵力調動,是根據美軍在2015年3月所公布的“21世紀海上力量聯合戰略”的精神,即要求美國海軍的職能要做到維護全軍執行“全球公域進入”(all domain access)。這表明,美國海上部隊能自由出入所有海洋、地區和空天領域、網絡空間及電磁領域。不過由于資源有限,未來美軍活動重點會放在印度洋-東南亞-太平洋地區。
按照計劃,美國海軍在2020年以前將把總兵力的60%部署在該地區,屆時四艘攻擊核潛艇會以關島為基地(目前三艘),最新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隱形驅逐艦和具有反導能力的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更多的瀕海戰斗艦、F-35戰斗機及MQ-4C“海神”無人偵察機等兵力也會陸續進駐西太平洋地區。
總的來看,美國只有海軍及與其關系親密的陸戰隊在亞太方向做出大動作,理應呼應的空軍及陸軍卻沒有類似的調動。美國空軍和陸軍在敘利亞及歐洲都有難以脫身的事務,陸軍雖然嘗試在亞太有更深入的著墨,但現在還是處于測試階段,未來亞太陸地事務勢必還是由陸戰隊唱主角。很顯然,美軍正處于一個拿捏不定的階段,由于全球事務太多,隨著兵力與預算的減少,未來會更加“顧此失彼”。
從逐步加強在中國周邊的海空兵力來看,美軍戰略規劃已為今后10-20年的亞太公海區域軍事活動埋下伏筆,但中國在維護自身海洋權益,特別是島礁建設方面不會買美國的賬。
本港《亞太防務》雜志稱,中美安全關系可區分態勢與軍力行動掌握兩大部分:在態勢部分,美軍要的是能牽制解放軍在南海的動態,而中國希望在維持主權與海洋利益下,不要干擾“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在軍事行動部分,不管是美軍或解放軍,恐怕最想掌握的還是對方水下潛艇或水下無人潛航器的動態。由此看來,解放軍只要采取“各打各的”方式,不正面與美國機艦交鋒,有規則按規則,沒規則警告幾聲,也不會擦槍走火。待撐到島礁擴建完工,真正實質掌握的“范圍”遠比宣布帶有敏感性的“規則”更具戰略利益。
文/田劍威 原載于《鳳凰周刊》2015年11月,總第561期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美國海軍靠什么折騰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