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評后中國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8月5日
IMF公布SDR初評,將當前SDR貨幣籃子的有效期延長至明年9月,報告還顯示,人民幣在滿足納入SDR的各項金融標準方面表現不一。
8月11日
中國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提升中間價與昨日收盤價的聯動,并一次性貶值約1.9%;匯改引發市場巨震,但市場化改革獲得IMF肯定。
8月24日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公布人民幣對美元參考匯率,每天5次。此舉亦方便人民幣納入SDR的計價,參考匯率可以成為SDR定價標準。
9月22日
中國央行近日批準匯豐和中銀香港在中國銀行間債市發行10億和10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這是國際性商業銀行首次獲準在銀行間債市發行人民幣債券;此舉意在滿足IMF關于SDR“自由使用”標準。
9月30日
中國央行宣布放寬三類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包括即期、遠期、掉期和期權在內的各品種外匯交易,且無額度限制。這不僅豐富了中國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亦為持有人民幣的機構提供自由買賣的便利。
10月8日
中國央行宣布采取采納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該舉措獲IMF高度認同。中國央行在聲明稿中稱,采納SDDS“有利于國際社會和公眾對中國經濟的深入了解,提升我國參與全球經濟合作水平。”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一期)成功上線運行,進一步提高人民幣清算、結算效率,便利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的使用。未來CIPS二期將考慮連接金融市場和外匯市場的交易支付,全面支持人民幣跨境和離岸資金結算。
10月9日
中國財政部公告將從四季度起,按周滾動發行三個月記賬式貼現國債。SDR利率是在其構成貨幣三個月期國債利率的基礎上形成的。有效的三個月期國債市場是一貨幣加入SDR籃子的技術前提之一。隨著財政部入場發行相應期限的債券,該技術問題迎刃而解。
10月14日
路透從消息人士獲悉,中國央行擬于近期延長銀行間外匯交易時間至23:30,中國銀行間外匯交易時間將覆蓋歐洲交易時段,方便境外參與者進入。此舉亦能滿足SDR所要求的在“全球主要外匯市場”廣泛交易的要求。而隨著境內外匯交易時間的演延長,這可能縮減與離岸的價差。
10月20日
中國央行在英國債券市場發行了50億元一年期央票。這是央行首次在中國以外地區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央行票據。這不僅可以調節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亦可提升人民幣的“自由使用”程度。
中英央行擴大雙邊貨幣互換規模至3,500億人民幣/350億英鎊,進一步提升倫敦作為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地位。
10月23日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表示,上海自貿區將率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現,并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跨境使用,通過貿易、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三者并重,最終推動人民幣和資本“走出去”。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人民幣入籃進入沖刺階段 中國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