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高清精品?ⅴ_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_亚洲?v中文无码字幕色下药,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精品av,色欲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激情

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為什么日本道歉得總是不足夠?

軍事 sean 28806℃ 3評論

中國對戰爭的態度就是一個例子。中國莫說沒有為歷史上任何一次侵略戰爭道歉,就連戰后所直接發動的中越戰爭也沒有道歉過,更不提輸出革命時對東南亞各國的內戰的干涉了。

中國對外國的道歉要求也是選擇性的。比如俄羅斯侵占了中國最大片的土地,至今沒有歸還,而且也在歷次侵華戰爭中屠殺了數以萬計的中國人,中國也從來沒有要求俄羅斯道歉。

二戰之后出現為發動戰爭而道歉的潮流,不用說,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社會的進步。說起來,日本不但沒有拒絕為戰爭道歉,還是世界上最早為戰爭而道歉的國家之一(為保守起見,我加上“之一”,但就我所知,并沒有國家為戰爭道歉得比日本早)。早在1957年,日本就對緬甸和澳大利亞做出針對戰爭的道歉。比如:1957年,日本首相岸信介對緬甸人民說:“我們對在戰爭中我們對緬甸人民的作出的傷害深表抱歉。”這個道歉的時間,甚至比德國人的道歉還來得更早。

德國常常被說成是道歉態度的好榜樣。但德國的對戰爭歷史的認識被過譽了。這在我前一篇文章《德國——被夸大的道德楷模》中已經被詳細討論過。其核心內容是,日本犯的罪行只是一般的戰爭罪行,德國所犯的罪行是一般的戰爭罪行和種族滅絕罪行。一般的戰爭罪行是在戰爭中普遍存在和難以避免的(并不是說它對,而是說必須從反省戰爭的角度去認識),種族滅絕罪行是絕對難以寬恕的。德國在后者的問題上確實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和補償,但是在前者的態度上,無論是道歉還是賠償,都并不比日本優勝。惟很多人把兩者混為一談,以德國對種族滅絕罪行的認識,當作對戰爭罪行的認識。這里不再詳細討論。

為什么日本的道歉總是“不足夠”?

即便如此,日本發動了二戰,犯下了如此多的戰爭罪行,從當代文明來說,道歉仍然是理所當然的。但如前所述,日本已經就這個問題道歉過多次。但現在日本常常被視為一個反面教材。這是何故?

這其實有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層次是日本到底是否道歉不足夠。以德國為例子。德國道歉得夠或不夠,并不在于第三方的評價,而在于被侵略國家的感受。如果那些國家認為是足夠了,那么就足夠了。在德國確實做了很多的同時,德國亦幸運地遇上足夠大度的周邊的國家。在最初組建歐共體的時候,甚至沒有要求德國進行道歉。在這些國家都認為德國做得足夠好了,世界也自然認為德國做得足夠好了。

但是和德國不一樣,日本卻被中國和韓國那樣持之以恒地提及歷史問題,這令世界一直覺得日本做得不夠。這也是為什么世界認為日本做得不足夠的根本原因。惟事實證明,撇除中韓兩國,同樣飽受侵略的其他國家都極少再指責日本的戰爭認識問題。我們甚至可以猜想,如果沒有了中韓兩國,日本已經能夠成為另一個道德模范了。從另一角度看,現在希臘又再翻出戰爭問題,已經開始讓德國的道德模范形象受損。可以想象,如果希臘是個大國,它又持之以恒地抱怨的話(而不是到了還不起債的時候),那么德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將是另外一個模樣。

那么,日本為什么總是被中韓指責為“不足夠”甚至“沒有道歉”呢?一種說法是,中國認為日本沒有道歉,其實就是說日本沒有說“謝罪”(shazai)這兩個字,日本認為“道歉”(owabi)就足以。從國際社會來看,這兩個字在英文的翻譯都是apology,因此外國人對中日之間糾纏于此非常不解。事實上,在國際上,還糾纏于這個差別的只有韓國和中國,其他眾多的受侵略國家早就不把這事放在心上了。

其實,中國對“道歉”的用詞如何接受,也是很有彈性的。在英文正規用語中,正式的道歉是apology,表示自己做錯了;如果自己沒有錯,但終究引起不好的結果,就用sorry,中國一般譯成抱歉;更加輕微的,就用regret,只能譯為遺憾。在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中,中國接受了的美國的正式信件中只用了一個regret 和兩個“very sorry”,當時鬧得沸沸揚揚,很多專家說美國蠻橫,不肯正式道歉云云。但是在菲律賓因為香港人質事件而給苦主代表的信件中,只是用了“regret”一詞(原文是most sorrowful regret),中國政府和媒體卻紛紛認為菲律賓已經正式道歉了。可見,中國對什么樣的道歉用詞才滿意,其實很遵從政治需要。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為什么日本道歉得總是不足夠?

喜歡 (6)or分享 (0)
發表我的評論
取消評論
表情
(3)個小伙伴在吐槽
  1. 正如默克爾指出的那樣,國家和解不應該也不能只靠單方面的努力,如果中韓兩國沒有和解的誠意,那么日本做更多的事也是無補于事的,這反而阻止了日本進行和解努力的決心。
    匿名2015-07-20 17:28 回復
  2. 韓國也挺沒勁的
    匿名2015-07-20 21:52 回復
  3. 1927-1945年中國人口總數及其18-22歲年齡組人口數估計 年度 總人口數 18-22歲人口數 每萬人學生人數 (萬人) (萬人) (人) 1927 47604-48406 3808-3872 - 1928 47859-48616 3829-3889 0.53 1929 47951-48682 3836-3894 0.61 1930 48292-48967 3863-3917 0.78 1931 48673-49287 3894-3943 0.91 1932 49076-49657 3926-3943 0.87 1933 49558-50123 3965-4009 0.87 1934 50036-50606 4003-4048 0.83 1935 50595-51132 4048-4091 0.81 1936 51032-51539 4083-4123 0.82 1937 51607-52084 4129-4167 0.60 1938 51839-52253 4147-4180 0.70 1939 52051-52401 4164-4192 0.85 1940 52276-52563 4182-4205 1.00 1941 52679-52915 4214-4233 1.13 1942 53085-53297 4247-4264 1.21 1943 53482-53699 4279-4295 1.38 1944 53762-53884 4300-4311 1.47 1945 54053 4335 1.54 如果上面數據確實的話,那么1927-1937年年均人口增長大約350-360萬,1937-1945年均人口增長310多萬,大抵可以推算出1937-1945年間中國非正常死亡人口為300-400萬左右。人口增加數=出生人口-正常死亡人口-非正常死亡人口。如果考慮到1927-1937年間也有部分的死亡人口屬于非正常死亡,那么1937-1945年間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應該略大于300-400萬,估計應該在400-500萬左右吧。 而蒙古入侵中國北方人口從5000多萬減至數百萬,南方人口從6000萬減至不足4000萬。滿清入關中國人口也減少了數千萬。 這個已經屬于出生人口遠少于死亡人口的情況了。 蘇聯人口1941年1.967億人,1946年1.67億人。1941-1945年蘇聯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其實應該大于其官方公布的2660萬這個數。 網上已經有很多抗戰期間中國死亡3500萬、甚至5000萬的說法了,但如果是那樣的話,當時中國的人口應該是減少1000萬-2500萬了,而實際上8年間中國的人口大概增加了2500萬。 (1)、1946年底,國民政府公布軍人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共計1173萬人; (2)、1947年5月20日,國民政府對1946公布的抗戰傷亡人員總數進行了修訂,軍人作戰傷亡 3,227,9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傷亡 9,134,569人,總計人口傷亡 12,784,974人;
    匿名2015-09-02 14:43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