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政治文明中,各國在平等、自愿與和平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與融合是世人所盼望的。歐盟的成立是一個偉大的榜樣。其實論什么世仇之類的,中日之間遠遠不能和德法相比,但是德法能夠在戰后和解并成為歐洲聯合的主軸,而中日之間卻一直不能放下歷史的恩怨。在釣魚島危機之前中日韓三國已經談判的自貿協議本來是一個良好的進程,但現在基本上已經被中日之間的危機所搞黃了。
因此,所謂的歷史的問題,在現實中就是一個政治的問題,它一直被政客所炒作,其國際政治上的本質就是各方非要自己做老大,非要把對方成為自己的小弟。這種思維既不現實也不可取,反而對歷史問題不斷進行仇恨式的炒作會給雙方民眾帶來心理上的撕裂,與東亞聯合的大目標背道而馳。這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我認為,各國都應該放下這種思維而真正地重新探討這一段歷史,只有在曼德拉式的“認識真相,放下仇恨”的基礎上真正認識和評價歷史,才能為東亞地區的長期友好關系打造出堅實的基礎。
所謂歷史問題,純粹是手段而非目的。現在中日之間的問題,從小處說,是爭奪亞洲主導權的問題,正如中日之間在歷史上數次爭奪那樣;從大處說,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強權和早已成型的國際秩序和規則之爭。我們在今年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也不可忘記去年就是一戰爆發100周年之時。無論一戰還是二戰,留給我們的教訓都是同樣深刻的。
善良的普通民眾能夠理解受害一方對得到真誠道歉的渴求,但也同樣能夠理解作惡一方的后人被要求對祖父輩做過的錯事沒完沒了地道歉的沮喪。盡管很不可能,我仍然衷心希望中日能夠翻過這一頁,以大局為重,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和繁榮而努力。
文/黎蝸藤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為什么日本道歉得總是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