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周日采取了下調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措施,目前該央行正考慮在此類傳統措施之外,效仿歐洲的金融危機應對措施,來釋放信貸。
據了解相關磋商情況的人士透露,中國央行目前正在考慮的一項措施是,允許中資銀行以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置換現金,以提振流動性和放貸活動。
近月來,在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外流之際,中國領導人已經指示央行努力提振銀行借貸,降低借貸成本。但一系列放松措施(包括去年11月來兩次降息)取得的成效有限。這些措施并沒有刺激經濟中的特定領域,比如小微企業,而是幫助了那些債務負擔已經非常沉重的企業。這些措施還提振中國股市大幅上漲,并促使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于上周收緊對投機性股票交易活動的控制。
上周五,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中資銀行采取更多行動,以支持實體經濟。
中國央行周日宣布降準1個百分點,這是不到一個季度時間內的第二次降準,也是2008年12月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降準,將向銀行系統釋放約2,00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放貸。幾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同比增幅降至7%,為六年來的最低增速。
據中國官員及央行顧問稱,央行降準是因其尤為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即將啟動地方債置換項目以緩解地方政府償債負擔之際,要防止金融體系流動性受到束縛。
中國財政部上月宣布了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項目,希望借此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并延長償債時間。不過,該項目的推出可能會限制放貸資金規模,并且會在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需要更多、更廉價信貸的同時推高利率水平。
為防止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項目帶來不利后果,中國央行首先嘗試向銀行系統釋放更多用于放貸的資金。不過,據知情人士稱,央行官員也在考慮其他辦法來幫助減輕潛在的負面影響。
其中一項備選方案是讓銀行獲得長期貸款,以此改善面向那些領導層認為對中國經濟繁榮發展至關重要行業的放貸,這些行業包括農業、保障房以及小型民營企業等。中資銀行將使用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作為抵押品來獲取該貸款。
知情人士稱,這一策略本質上類似于歐洲央行使用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2011年底以來歐洲央行通過LTRO機制發放了數萬億美元3年期貸款,為陷入困境的歐洲銀行業提供了獲得低成本貸款的途徑。
中國版本的LTRO將旨在確保銀行系統有充足流動性,因為央行無法再依賴大規模的資本流入來保持貨幣基礎。
去年底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資本外流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衡量資本流動的指標──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人民幣頭寸,第一季度降低人民幣2,511億元(約合405億美元),降幅創紀錄新高。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表示,LTRO被一些人視為歐洲央行所采取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主要目的是為歐洲銀行業暫時提供流動性。在中國的背景下,中國央行使用這一工具的主要目的將是創造基礎貨幣。
中國各級政府的借債是中國債務負擔不斷擴大的一個主要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稱,目前中國債務增長的速度比日本、韓國和美國陷入衰退之前的速度要快。據一些報道稱,中國地方政府借債總計約為4萬億美元,占2008年以來中國總體國內債務增加額的四分之一。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地方債置換現金:中國考慮效仿歐洲央行信貸刺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