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博德——他的指揮所隱藏在北極圈以北一座大山中挖出的洞穴里,山上滿是石英和板巖。從那里,挪威軍方行動總部這名54歲的指揮官仿佛看到時光倒流,而導致時光逆轉的,正是俄羅斯日益加劇的軍事活動。它讓人想起了二戰期間的東西方對立。
“我可能就是你會形容為‘冷戰老兵’的那種人,”名為莫滕·哈加·倫德(Morten Haga Lunde)的這名指揮官在一處為抵御核爆炸而建的地下設施里說。所以,他接著說,他不會因為俄羅斯在北約(NATO)北側的軍事活動有所增強而過于驚慌。
“這和我開始工作的時候大同小異,”倫德中將說。他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的,當時是挪威空軍的一名領航員,工作是追蹤蘇聯戰機。
進入博德一處地下防御工事的隧道。該處工事建于冷戰時期,效仿了美國的設施,現在是挪威軍事指揮所的駐地。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莫斯科方面由于缺乏燃料、備件,以及展示力量的意愿,戰略轟炸機停飛了很長一段時間。倫德說,在那之后,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總統領導下的俄羅斯最近變得咄咄逼人,“回到了正常的行為模式”。
去年,挪威在本國的海岸附近攔截了74架俄羅斯戰機,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7%。挪威倉促地從位于博德的一處空軍基地派出了F-16戰斗機,對那些飛機進行監控和拍照。這個數字遠小于冷戰巔峰時期的水平。那時,挪威在本國海岸附近追蹤到了數百架蘇聯飛機。然而,同挪威10年前僅發現11架俄羅斯戰機相比,去年的總數仍然急劇增加了。
挪威是個以捍衛和平為傲的國家,安排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訂協議,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行動就證明了這一點。在這樣一個國家,倫德中將所說的“舊常態的重現”令人感到震驚。這種常態引發了有關軍費的爭論,也突顯出普京以多快的速度,撕毀了后冷戰時代局勢的確定性。
“俄羅斯的意圖產生了不確定性,因此當然帶來了不可預見性,”挪威國防部長伊納·埃里克森·索爾萊德(Ine Eriksen Soreide)在奧斯陸接受采訪時說。她還表示,挪威正在重組軍隊,以更好地應對新威脅,特別是北極圈出現的威脅。
沒人認為俄羅斯會入侵領空。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的戰機保持謹慎,避免誤入挪威領空,不像在波羅的海,它們時常越境侵擾。
俄羅斯不斷發表挑釁性的言論,助長了這種恐懼情緒,比如俄羅斯駐哥本哈根大使最近發表的言論。他說,如果丹麥向北約計劃在歐洲部署的導彈防御系統提供雷達,丹麥戰艦“就會成為俄羅斯核武器的攻擊目標”。丹麥外長馬丁·里德加德(Martin Lidegaard)表示,這種威脅是“不可接受的”。
俄羅斯炫耀武力的行為部分原因在于,該國軍費不斷增加,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后在混亂局面中受損的軍事實力,如今得到了回復。當普京于2000年首次登上總統寶座時,俄羅斯的軍費為92億美元(約合570億元人民幣),但此后軍費提高了10倍,而且今年還會再次提高,盡管油價的下跌和西方的制裁舉措,致使俄羅斯經濟出現衰退。
“他們發出的信號是,1990年代的情況是一種例外,”倫德說。
去年年底擔任北約秘書長的前挪威總理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說,俄羅斯咄咄逼人的新姿態不僅僅是軍費提高,軍事實力恢復的結果。他說,這也是“我們看到的更大圖景的一部分,俄羅斯愿意動用武力了”,最明顯的體現就是2008年對格魯吉亞,以及最近對烏克蘭。
“正是這種全面的圖景,讓我們有理由感到擔憂,”斯托爾滕貝格說。
他又說,烏克蘭與挪威十分不同。挪威是北約成員國,但烏克蘭在這個防務聯盟之外,且近期沒有加入北約的前景。然而斯托爾滕貝格說,挪威和其他與俄羅斯接壤的北約國家,必須應對俄羅斯“恫嚇鄰國”的做法,無論本國的實力如何。
挪威防務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Defense Studies)研究員卡塔齊娜·齊斯克(Katarzyna Zysk)表示,普京曾強調,要增強俄羅斯在北極圈的軍事存在;為總部位于摩爾曼斯克的北方艦隊(Northern Fleet)裝備新的核潛艇;在北部海岸建立一系列基地;并重新啟用已被遺棄的蘇聯時代的軍事設施,如靠近芬蘭的阿拉庫爾季軍事基地。
文/ANDREW HIGGINS 紐約時報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挪威回到冷戰模式 警惕俄羅斯軍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