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沈志華,現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周邊國家研究院院長,美國伍德羅·威爾遜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冷戰國際史、蘇聯史、中蘇關系史、中朝關系史。
《東方歷史評論》特約采訪人:邰浴日,現任華東師范大...
alvin
6年前 (2019-11-18) 10359℃ 2評論
4喜歡
冷戰左右之爭
穆瑞·羅斯巴德是20世紀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派別的宗師,自由意志哲學在經濟領域的體現為取消政府管制,資本不受束縛,而自由資本主義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等同于贏家通吃、唯利是圖、金錢萬惡。
賈斯廷·雷蒙多的《羅斯巴德傳》是部正名之作,駁斥流俗之見,...
alvin
6年前 (2019-09-01) 16767℃ 0評論
3喜歡
最近一個時期,中美貿易戰和華為孟晚舟事件引發國內外熱議,人們都在討論:如果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今后世界是否會倒向曾經為美蘇之間的冷戰格局。作為冷戰史研究學者,我希望能從歷史角度剖析彼時美蘇進入冷戰的原因,從而為我們思考當今中美關系的問題提供借鑒。
美蘇進入冷戰的過程,用最簡單的...
alvin
7年前 (2018-12-19) 111688℃ 1評論
5喜歡
中俄關系發展對美國的戰略影響及美國的因應政策選項
編者按: 今天在特朗普政府公開將中國和俄羅斯確定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的背景下,2018年9月11日至17日,中國首次應邀參加俄羅斯“東方-2018”戰略演習。此舉拉開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新篇章,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alvin
7年前 (2018-11-09) 63983℃ 0評論
3喜歡
沈志華:斯大林是如何掉進“修昔底德陷阱”的?
——戰后蘇美從合作走向對抗的路徑和原因
演 講 人:沈志華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周邊國家研究院院長,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資深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主 持 人:潘英...
alvin
7年前 (2018-11-03) 43322℃ 3評論
3喜歡
美國對陣中俄:歡迎加入第二次冷戰
編者按:2018年5-6月號美國《國家利益》雜志封面文章,從政治、軍事、經濟等角度分析了當下所謂的“第二次冷戰”,比較了兩次冷戰的異同之處,認為美國如果追求“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就注定會在第二次冷戰中失敗,倒不如以適度綏靖來換...
alvin
7年前 (2018-05-08) 106460℃ 1評論
3喜歡
主持人:首先介紹一下今天的兩位嘉賓。一位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法學博士牛軍老師,牛老師在冷戰史、黨史和國際關系史領域都有許多非常棒的文章。另一位年輕的學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王棟老師。今天的沙龍主題與王棟老師的文章有很大關系,他去年10月在外交史研究頂級期刊Dip...
sean
8年前 (2017-08-05) 8581℃ 0評論
5喜歡
中印邊界沖突與蘇聯的反應和政策
【摘要】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是一個在國際冷戰史中占據突出地位的事件 ,對中蘇分裂的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蘇聯對中印邊界沖突的反應和政策 ,是蘇聯對印度政策發展變化和赫魯曉夫推行“和平共處”外交政策的必然結果 ,是自 2 0世紀 50年代中后期以后蘇...
alvin
8年前 (2017-07-10) 13808℃ 0評論
3喜歡
1972年5月9日,剛離開大學進入蘇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任職的安納托利·切爾亞耶夫(Anatoly Chernyaev )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如此寫道:“我待在家里讀了布熱津斯基的書:《兩個時代之間》(Between Two Ages )……書中,他洞見一切,也知曉一切,內容深刻而又殘酷...
alvin
8年前 (2017-06-04) 6008℃ 1評論
14喜歡
冷戰,作為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陣營之間持續近半個世紀之久的一場全面較量,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特性和“總體戰”的特征。期間雖然也曾爆發過如朝鮮戰爭和古巴導彈危機那樣激烈的軍事沖突與危機,但隨著戰略平衡的形成,加之核武器的威懾效應,雙方的對抗越來越多地呈現為了一場“人心之爭”。
正是...
alvin
9年前 (2016-12-21) 20440℃ 0評論
4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