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五)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政策措施: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聽取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工作情況匯報。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堅持有扶有控,積極支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
意義與效果: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發揮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同作用,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持續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有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切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六)金融服務“三農”發展
政策措施: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大支農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力度,引導和促進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
意義與效果:“三農”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出臺若干意見,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涉農信貸,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對于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和優化升級具有積極意義。銀行業連續五年實現涉農信貸增速、增量“兩個不低于”目標。2014年三季度末,全國支農再貸款余額214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29億元。全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為22.92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增幅高于全國金融機構同期各項貸款增幅0.7個百分點。全國農村貸款余額18.93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0.2個百分點。涉農貸款利率下降約0.5個百分點。
(七)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政策措施: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金融管理部門推動金融機構加強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創設支小再貸款政策工具,取消不合理收費。
意義與效果: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力度,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穩定就業、鼓勵創業的重要內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銀行業連續五年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增量“兩個不低于”目標。2014年9月末,支小再貸款余額較上年同期增加465億元。目前,商業銀行已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服務價格管理制度,并積極部署減免企業服務收費。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下降約0.5個百分點。
(八)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政策措施: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聽取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匯報,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多措并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和工作方案。
意義與效果: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既可為企業“輸氧供血”,促進當前穩增長,又能形成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增強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底氣和能力。2014年10月份,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69%和2.64%,比上月回落0.28個和0.29個百分點,比去年12月份低1.47個和1.64個百分點;企業貸款(含票據)加權平均利率為6.88%,較去年12月份回落0.32個百分點。10月末,3年期、7年期AA級企業債的到期收益率分別為5.32%和6.17%,較上年末分別下降2.03個和1.29個百分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民間借貸利率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李克強組閣后出臺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