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核潛艇部隊主要建設與發展方向
美國戰略核潛艇部隊的建設與發展方向是由現行計劃確定的,并得到了美國《核政策綜述-2018》的確認。
美國軍政領導人要求未來三十年保持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為了使其作戰能力保持應有水平,目前正在執行延長潛艇使用壽命、提高潛艇隱蔽性和生存能力的一整套計劃。正在研發:潛艇自身噪聲水平自動測量和預測系統,敵人使用激光系統照射戰略核潛艇告警設備,潛艇非聲學信號削弱措施,戰略核潛艇聲學對抗設備,水聲偵察系統,增加戰略核潛艇聲學設備對目標進行探測、分類和測距距離的措施,能提高通信可靠性、隱蔽性、抗干擾性及目前和未來系統兼容性的通信和作戰指揮系統等。
因為做出了關于延長“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服役時間的決定,正在采取旨在將“三叉戟II”導彈系統使用壽命至少延長至2042年的一整套措施。每年撥款14億美元,用于采購新型導彈,改進潛射彈道導彈和進行科學研究與試驗設計工作。例如,正在更換導彈的巡航發動機和自動分離組件的氣體發生器。已經完成了導彈控制系統的改進,并在導彈的考核戰斗發射過程中對技術方案的正確性進行了檢驗。根據美國核武庫完善計劃,正在將Mk4型彈頭改裝為Mk5型彈頭。為了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Mk5型彈頭采用了關鍵的非核部件。
美國同時還在進行“哥倫比亞”級新一代戰略核潛艇的研發工作,預計2030-3042年列入美國海軍戰斗編成。計劃建造12艘,服役至2083年。戰術技術任務對實施高技術設計方案制定了更高的要求,其特點是核動力裝置和其他最重要系統的創新潛力高。潛艇主動力裝置的組成包括使用壽命延長至42年的核反應堆,這樣潛艇在生命周期中無須進行時間漫長(長達2年)的反應堆活性區再裝填作業。計劃通過此方案確保戰略核潛艇數量從14艘減至12艘后仍能有效執行戰斗巡邏任務。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與正在研發“無畏”級新一代戰略核潛艇的英國進行密切的軍事技術合作,這破壞了削減戰略進攻武器條約第十八章的條款。通用動力公司正在為美國海軍和皇家海軍設計導彈艙。
需要指出的是,購買結構材料和主動力裝置部件的長期合同(51億美元)尚未簽訂。“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首艇的艇體計劃于2021年在格羅頓造船廠奠基,最后一艘潛艇計劃于2040年下水。需要指出的是,新一代潛艇的構造將具有后續改進潛力。
特別重視為“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將攜帶的未來潛射彈道導彈的研發建立科技儲備。《核政策綜述-2018》強調,美國海軍2020年將開始研究確定新一代潛射彈道導彈的利潤率、可靠性和效能。對新型導彈的基本性能提出了以下要求:更高的動力質量效率參數;研發能攜帶8-12枚彈頭(包括非核彈頭)的頭部平臺;通過使用NavStar衛星導航系統設備,提高對敵人高防護性小型戰略目標的命中精度;未來潛射彈道導彈和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部分設備通用;為導彈裝備有效的突防裝置;導彈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較低的使用成本。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海軍沒有履行削減戰略進攻武器條約關于銷毀2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條款——2010年版核學說中是如此規定的。14艘“俄亥俄”級核潛艇中每一艘的4個導彈發射裝置只是表面上改造得“不具備發射潛射彈道導彈的能力”,但能保證裝載存放在海軍基地的導彈迅速恢復戰備程度。這些發射裝置的改裝方法沒有得到俄羅斯方面的同意,而我們的要求傳統上得不到重視。在俄羅斯專家檢查過程中,發現大量違反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的事實,其結果是保障了美國海軍海基戰略核力量的軍事技術優勢。
總地來說,美國海軍海基戰略導彈部隊具有以下優勢:
·始終做好在任何情況下實施導彈核打擊的準備,包括打擊敵人的小型目標和高防護性目標;
·戰略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具有很高的戰術技術性能;
·能依靠導彈和彈頭的可恢復潛力迅速增強戰略核潛艇的作戰能力;
·導彈型號單一,從而大大降低了導彈系統使用成本和維持導彈制造合作與科研設施的成本;
·研發“哥倫比亞”級新型戰略核潛艇,進行旨在研發未來潛射彈道導彈的科學研究和試驗設計工作;
·對戰略核潛艇部隊建設與發展、戰役與戰斗訓練的足夠而協調的撥款;
·有能確保對戰略核潛艇部隊進行穩定指揮的固定和機動基本指揮所和備用指揮所網絡;
·美國海軍擁有補充打擊潛力——4艘攜帶“戰斧”海基巡航導彈(核彈頭或非核彈頭)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每艘最多可攜帶154枚導彈);
·美國戰略核潛艇可進入盟國的海軍基地;
·與英國、法國海軍進行密切的軍事技術合作;
美國海軍海基戰略導彈部隊的弱點則包括:
·戰略核潛艇部隊的地面設施和作戰指揮與通信系統在受到敵人空中和地面打擊及恐怖襲擊時比較脆弱,生存能力不足;
·戰略核潛艇從大修狀態恢復戰備程度所需時間較長。
在暫停核試驗的情況下,核彈藥的可靠性、安全性驗證和使用壽命延長問題對于整個美國戰略進攻力量來說是個共性問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和“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的使用壽命到期問題也十分嚴重。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藍山,編譯自俄羅斯《國防》雜志2018年第10期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美國戰略核潛艇部隊的現狀與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