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理解絲路基金入股中國能建跟“一帶一路”之間的邏輯聯系,考察一下習近平2016年6月對塞爾維亞的出訪,會有所啟發。訪問發生在中國能建宣布IPO消息的7個月后。習近平出席了中國能建、絲路基金、中國環保能源投資有限公司(China Environmental Energy Investment Ltd)和塞爾維亞能源礦產部之間一份諒解備忘錄的簽字儀式。這份備忘錄為中國能建繼在立陶宛和波黑啟動項目之后、在塞爾維亞承擔更多能源項目奠定了基礎。
整體而言,絲路基金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投資要高于亞投行。亞投行宣布的項目總金額為8.29億美元,而絲路基金的項目總金額起碼有32.5億美元(不包括無法直接取得的對倍耐力的確切投資金額)。此外,一直有報道稱,絲路基金在考慮對歐洲戰略投資基金(EFSI)——即所謂“容克計劃”(Juncker Plan)——投資50億至100億歐元。
但是,所有這些與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中國商務部公布稱,去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為1456.7億美元。咨詢機構安永(EY)預測,今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將超過1700億美元。
在這一背景下考慮,絲路基金和亞投行明顯只是“小魚”。但它們是專注于國家利益的“小魚”,這突出表明,在很大程度上,更宏大的“一帶一路”戰略的目的在于推進國家利益,而并非為亞歐大陸提供一種美好愿景。
這也讓外人看到,若想正確理解如何與“一帶一路”建立聯系,有必要首先理解中國在這一愿景下的更宏大的國際抱負。
文/拉菲洛?潘圖奇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從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看中國的國際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