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蒼龍”級潛艇的武備和信息系統
“蒼龍”號裝載的武備包括日本89式533mm反潛魚雷、美國AGM-84魚叉反艦導彈與水雷等,最大攜帶量30枚,數量上為常規潛艇世界第一;潛艇所有武器裝備和各類設備管理采用新型網絡系統,硬件配置向美海軍學習,都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商用計算機工作站,全艇自動化程度很高,人員配備從親潮級的70名降至65名。其作戰指揮控制和情報系統為ZYQ-51C。聲納系統為ZQQ-7。裝備有英國授權日本生產的CM010非貫穿式偵察搜索光電潛望鏡(也稱非貫穿式光電一體化桅桿),桅桿集成了電子偵察、通信與導航、衛星通訊天線等,還裝備了日本海上自衛隊信息共享傳輸系統的指揮終端(Command and Control Terminal,C2T)、MOF海上指揮控制系統終端,通信設備有衛星通信系統,低頻通訊系統等。
(一) 武備系統及特點。
“蒼龍”潛艇艇首部裝備6具533mmHU-605型魚雷發射管,分為上下兩層水平布置排列,上層2具,下層4具;具備發射日本89式魚雷、美制MK-37魚雷、美國AGM-84 “魚叉” 反艦導彈(也稱“捕鯨叉”)及布放日本智能水雷的能力,通用性較好;數量為管內裝填六枚,艇內攜帶24枚共30枚。其能發射射程達130公里美制“魚叉”反艦導彈,具備遠距隱蔽對艦攻擊能力,美國潛艇裝備的AGM-84 “魚叉” 導彈有對陸攻擊型,目前公開報道未見日本引進,但不排除美國批準日本購買可能性。此外有報道該艇還秘密裝備了美制射程在1300公里的“戰術戰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可以打擊近海的“高價值目標”,從裝備角度分析,“戰斧”潛射型導彈全長5.56米,直 徑 0.527米,翼 展2.65米,射程1127公里,巡航速度0.72馬赫,命中精度3-6米,制導方式是慣導+GPS+DSMAC2A;完全具備在“蒼龍”潛艇裝備的技術可行性,有可能美日已經完成了對“蒼龍”潛艇相關發射設備的改裝工作,只是沒有對外宣布而已,無怪乎日本某些退役將領得意宣稱蒼龍級“是一款準核潛艇”,這是否意味著蒼龍級是否已經具備發射“戰術戰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能力了?
“蒼龍”潛艇每艇都攜有20條89式魚雷。這種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研制的重型魚雷源自美國Mk48魚雷,為反潛反艦兩用型,殼體為高強度鋁合金材料,適合大深度海域應用,航行時航跡很小,自噪聲較低;魚雷直徑533.4mm,彈長7000mm,重量1.579噸,最大速度55節,最大航程50公里,最大潛深900米;其動力系統屬半封閉循環系統,為斜盤電動發動機+過氧化氫+酒精。制導方式為光纖線導+主/被動聲自導,線導方式采用日本獨有的聲圖像制導模式,據日本報道89式魚雷被動聲自導最大有效作用距離是2000米,如果此數據屬實,日本89式魚雷被動聲自導頭的性能將是世界領先,其他國家魚雷被動聲自導作用距離基本都在1000-1500米左右。89式魚雷的缺點是適合深海使用,淺海使用時性能不佳,不具備淺海水域攻擊能力。因為淺水海域各種聲信號紊亂反射,極大影響魚雷主/被動聲吶的探測和識別能力,89式魚雷聲吶淺海性能不佳,聲吶探測識別目標的準確性不高。
(二) 作戰指揮系統及特點。
作戰指揮系統:蒼龍級潛艇裝備日本國產的ZYQ-51C戰斗系統,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專為本國潛艇研制的標配裝備,部分采用美國海軍潛艇指揮控制系統的技術標準,可以與美海軍現役的各類戰術級指揮信息系統實現信息互通,結構體系上類似日本為其水面艦艇新研制的日本“宙斯盾”ATECS先進技術戰斗系統,系統全部使用通用商業標準的UYQ-70作戰顯控臺,各分系統采用光纖作為數據總線進行網絡聯接,組成全艇綜合信息系統,協同實施信息探測、水聲對抗、反艦、反潛及情報數據的融合處理、共享分發。ZYQ-51C能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現有的ZYQ-31指揮控制信息系統結合,實現岸基作戰指揮中心、水面作戰或情報單元,水下作戰單元之間各類情報信息的共享,形成空中、水面與水下戰場作戰態勢的一體化。蒼龍級還裝備日本海上自衛隊信息共享傳輸系統的指揮終端(Command and Control Terminal,C2T)、MOF海上指揮控制系統終端,大功率短波電臺、X波段衛星通信系統,低頻通訊系統,英國生產的CM010非貫穿式光電潛望鏡桅桿,桅桿還集成了電子偵察、通信與導航、衛星通訊等各類天線,裝備的對海搜索雷達是國產的ZPS一6系列,探測距離30海里左右。
(三) 聲吶探測系統和特點
蒼龍級聲納系統型號為ZQQ-7,改良自親潮級的ZYQ-6,全系統包括潛艇艇首下方的圓柱形主/被動陣列聲吶、艇首上部的偵察避碰聲吶、艇體兩側的舷側陣大型低頻被動陣列聲納、艇尾的拖曳陣列聲吶等,還配備了性能提升后的魚雷水聲對抗系統。特點是進一步增強了低頻段聲學遠程探測能力,同時改善了在淺水海域復雜背景噪聲情況下分辨、識別目標的能力。一般只有核潛艇才裝備舷側陣大型低頻被動陣列聲納和拖曳陣列聲吶,尤其是拖曳陣列聲吶,常規潛艇基本不會配備,因為拖曳陣列聲吶收放十分消耗時間,影響潛艇的機動性,在淺水海域使用容易受到海上航行的漁船和漁網等諸多限制,十分不便。蒼龍級配備了通常核潛艇裝備的所有類型聲吶,堪稱“土豪”,雖然其在深海探測手段全面,探測距離較遠,這也帶來了其在近岸淺水海域性能不佳,使用不便和造價過高的后果,其每艘造價高達6億美元,遠遠高于常規潛艇3億美元左右的國際行情。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日本“蒼龍”級競標澳大利亞潛艇大單敗在技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