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濟風險怎么防?
■今年伊始發生的股市匯市動蕩,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場的這種“超調”行為簡單理解成只是投機帶來的短期波動,而要從整個金融市場的內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的幻想。對各類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隱患,監管部門要密切配合,摸清情況,做好預案
問:去年至今,銀行業利潤下滑和不良資產率上升頗受關注。一季度資本市場也一度發生較大波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能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權威人士: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個核心出了問題會拖累全局,會拖累全面小康的實現。盡管我國金融風險整體可控,特別是銀行體系總體抗風險能力較強,但今年伊始發生的股市匯市動蕩,也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場的這種“超調”行為簡單理解成只是投機帶來的短期波動,而要從整個金融市場的內在脆弱性上找原因。其中,高杠桿是“原罪”,是金融高風險的源頭,在高杠桿背景下,匯市、股市、債市、樓市、銀行信貸風險等都會上升,處理不好,小事會變成大事。
當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去杠桿。在利用貨幣擴張刺激經濟增長邊際效應持續遞減的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的幻想。對各類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隱患,金融監管部門要密切配合,摸清情況,做好預案。目前銀行壞賬處于上升趨勢,是經濟問題在金融部門的必然反映。只要我們勇于面對,主動應對,不掩蓋和拖延風險,結果就沒那么可怕。
■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保人不保企”,把人員的安置作為處置“僵尸企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訓的培訓,能轉崗的轉崗,確實不能轉崗的要做實做細托底工作
問:伴隨“去產能”,部分地區和企業出現人員下崗,這在鋼煤行業更突出,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現群體性事件。請問“去產能”是否會給就業帶來沖擊,進而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應該怎樣妥善處置?
權威人士:穩定和擴大就業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是穩的,沒出現大的波動。同時,也存在一些深層次結構性問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高技能人才短缺,技能較差的簡單勞動力有所過剩,勞動力市場正發揮調整功能,但更要緊的是加強對勞動者的技能培訓。當前就業領域最突出的問題是,對“僵尸企業”的處置、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會引起下崗壓力顯性化。這輪下崗的行業和地區較集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其中很多是40—50歲職工。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相關政策,講究工作方法,穩妥審慎地去產能:
一是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處置“僵尸企業”。我們強調要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但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二是要把人員的安置作為處置“僵尸企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訓的培訓,能轉崗的轉崗,確實不能轉崗的要做實做細托底工作。要有人文關懷,帶著感情,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既幫他們解決好生活困難,又助他們提高再就業能力。這次產能過剩帶來的一大教訓是,距離上一輪國企改革10多年后,國企“人浮于事”仍很嚴重,職工“下不來”“裁不掉”,企業辦社會、政企不分、企社不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本輪國企改革一定要在這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真正把國企建成能面對市場競爭、以質量效益為導向的現代企業。
■社會上認為通脹的人在增加,認為通縮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還不能匆忙下結論
■保持警覺,密切關注價格的邊際變化,尤其是工業品、消費品、資產的價格及其相互作用。對部分食品漲價問題,既要加強調配、保障供給,也不能反應過度,干擾價格信號
問:今年以來,肉價菜價走高,老百姓很關注,也有擔憂。如何既防范可能出現的通脹風險也注重防范通縮風險?
權威人士:處理好物價問題,是宏觀調控的永恒主題。
從全球經濟看,美國開始警覺通脹的跡象,而歐洲、日本都在全力反通縮,新興市場國家的情形各不一樣,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從我國來看,價格形勢也趨于復雜。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降的過程中,鋼材、煤炭等價格明顯反彈。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總體穩定的情況下,豬肉、鮮菜價格大幅上漲且在春節后仍居高不下,這段時間鮮菜價格已大幅回落,豬肉價格受“豬周期”影響可能還會延續一陣。此外,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較快,部分服務領域價格持續上漲。面對這樣的形勢,社會上認為通脹的人在增加,認為通縮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
依我看,還不能匆忙下結論。一方面,產能過剩依然嚴重,工業品價格總體下降的趨勢一時難以根本改變,物價普遍大幅上漲缺乏實體支撐;另一方面,市場流動性充裕,居民消費能力旺盛,出現嚴重通縮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們必須保持警覺,密切關注價格的邊際變化,尤其是工業品價格、消費品價格、資產價格及其相互作用。對部分食品漲價問題,既要加強調配、保障供給,也不能反應過度,干擾價格信號,對城市低收入群體,各級政府要及時跟進補貼政策,做好托底工作。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人民日報三訪權威人士:中國經濟運行是L型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