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知識分子為救亡轉向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早期民族國家的發展,是從17、18世紀以后開始的,并沒有真正的出現一系列非常激烈的社會運動,這是因為它們國與國之間,包括社會內部的階級與階級之間的分化沒有達到嚴重的沖突、破裂程度。中國人救亡接觸西方思想時,碰到的是三種思潮:一種思潮是康有為、梁啟超早期進行改革時的那種思潮,即西方的憲政民主理論,中國人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進行了百日維新,后來又有了各種各樣的自由主義的產生。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又傳來另外一種思潮,這種思潮對中國人突破或者說排斥自由主義思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民族主義思潮。西方的民族主義思潮在19世紀下半期的南歐、東歐國家發生了爆炸性的成長,這種成長直接引發了歐洲內部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戰爭。但更重要的是這種思想觀念,特別是單一民族主義的思想觀念,對日本、中國等亞洲落后民族,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沖擊。
民族主義思想的傳播,直接影響到了中國的知識分子。他們在救國的時候,要考慮的究竟是從個人開始,還是從國家、民族開始。究竟是要爭個人的自由還是民族的自由、國家的自由?所有知識分子在當時的情況下都很難理直氣壯的提出“我們首先要爭個人的自由”,因為國家面臨的危機更大、更嚴重。除了民族主義以外,另一種很重要的思想潮流在19世紀后半期的歐洲發酵并且洶涌澎湃起來。這種思想潮流,直接影響到日本和中國,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思想潮流。
梁啟超還在翻譯介紹西方的民主主義、自由主義思想的時候,他同時就在介紹社會主義思想。他在《新民叢報》發出這樣的聲音“社會主義其必將磅礴于二十世紀也,明矣。”他的意思是19世紀是資本主義的世紀,是民主主義的世紀,但是從今天看來20世紀肯定會變成社會主義的世紀。他認為資本主義和民主主義的那套東西都會慢慢過去的。
中國早期的思想家,從梁啟超、康有為到孫中山,他們的救亡思想中都含有社會主義思想。盡管康有為并沒有完全接受所謂的社會主義觀念,但他接受的是更烏托邦的共產主義的觀念,他的《大同書》講的是未來共產主義是人類發展的終級理想。中國知識分子沒有人能夠回避這樣一個世界發展的大潮流。
社會主義在當年只是一種理想和思潮,沒有任何一個實踐的結果。但到了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的完成后,緊接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歐洲爆發了一系列社會革命,更加沉重的沖擊了中國的思想界。
李大釗等很多知識分子的言論中開始出現了“社會革命”的概念。實際上所有人都相信,俄國革命所帶來的思想與制度,正在改變整個歐洲,將來也會改變整個亞洲,毫無疑問,中國也沒有辦法避免這樣一種沖擊。所以對于救亡壓倒啟蒙,如果正確的說,實際上是社會主義壓倒了啟蒙運動。從1919年到1922年全國的刊物和報紙,我們做過統計,有200多種刊物都刊登過關于社會主義的文章,都介紹過有關社會主義的各種知識。有關社會主義的話題在1919年以后,基本上成為與社會輿論的主流。當時的《東方雜志》《北京晨報》《時事新報》等在全國發行范圍很廣的報紙,它們都有專門的副刊來討論這些問題,甚至還有一些在地方上比較有名的報紙、雜志,公開的將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取向。
從1919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整個思想界基本上已經被社會主義的思想宣傳淹沒。俄國革命讓中國人看到了一個最典型的勞兵政權,“勞”指工業勞動者,“兵”指士兵。這是俄國革命所創造的政權,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由平民當家作主的政權。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俄國共產黨是主張暴力革命的,同時它又是主張階級專政的。當時世界上最有名的俄國無政府主義領袖克魯泡特金公開站在了列寧這一邊,號召無政府主義者與布爾什維克政權合作。盡管這個合作的時間并不長,但是這種號召在中國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到了1917年2月份,無政府主義者辦的的《勞動月刊》開始公開鼓吹俄國革命是成功的,而且公開主張要向俄國人學習。1918年5月無政府主義者在《民國日報》上整版發表文章肯定俄國革命。當然他們強調的俄國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跟孫中山的民生主義主張是一致的,他們認為俄國革命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所以十月革命以后,隨著俄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俄國革命思想在中國的影響也變得越來越大。
隨著俄國革命的聲音越來越大,革命的社會主義和改良的社會主義形成了激烈的沖突。梁啟超在當時雖然是贊同社會主義的,但他認為中國還沒到實行社會主義的時候,中國應該先發展工業,等國家富強了、資本強大了再去搞國家的社會主義。梁啟超一派與以陳獨秀一派發生了沖突,雙方之間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論戰。胡適堅持走溫和的改良道路,他與激進的李大釗等人發生了“問題與主義”的爭論。
其實五四時期絕大部分知識分子,哪怕是早期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他們原來的思想主張同樣是改良和自由民主,他們并不贊成所謂專制,更不主張使用暴力。陳獨秀的思想轉變是非常突然的。如果按時間順序看陳獨秀的文章,會發現陳獨秀在1920年5月份的文章中還主張要改良和反對階級斗爭,并主張資本家和工人要團結、要消除隔閡。毫無疑問,這種思想不是階級斗爭思想,這種思想并不符合俄國的共產主義,也不符合他后來成立的共產黨的思想。但幾個月后,陳獨秀發表《談政治》一文就完全站在階級斗爭的立場上,強調要搞無產階級專政,并批判所有反對階級斗爭的聲音。這中間發生了什么事?當時,一位叫維金斯基的俄國共產黨代表在1920年4月來到了中國,陳獨秀和他密切接觸了一段時間,在這之后,陳獨秀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主張要學習俄國來解決中國的問題。
這期間,毛澤東在1919年主辦了《湘江評論》。《湘江評論》的發刊詞旗幟鮮明的主張要用胡適的漸進、和平的方法,堅決反對流血革命、反對扔炸彈。當時的毛澤東主張要搞無血革命、搞面包革命、呼聲革命。他認為溫和派的主張是對的,用強制的方法要求別人改造思想是不可能的,應該用教育的方法慢慢的去影響他們。毛澤東等人在1918年成立了新民學會,其學會名字就來自梁啟超的《新民說》,它認為中國人要從自我改造開始,要讓每個國民都變成新民。
從五四運動一直到1920年11月底,毛澤東都是改良主義派,也可以說他是自由主義者。但是1920年,毛澤東的改良嘗試受到了大挫折。毛澤東當時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主要替湖南的師生到北京去申訴,要求驅逐湖南當時的都督張敬堯,“驅張運動”成功了,張敬堯被趕走了,但后來派來的另一個都督也沒有能夠解決湖南的問題;此外,當時的毛澤東在推動湖南自治運動,即“聯省自治運動”的一部分,它并不是要把這個國家完全瓦解掉,但是主張不要大中國,單獨搞小國家。毛澤東專門發表文章提出中國應該變成27個共和國,湖南應該獨立。當時毛澤東就主張湖南應該學瑞士,要把湖南變成中國的瑞士。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中國知識分子是如何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