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眾》周刊在香港的宣傳功效
《群眾》周刊在香港出版發行的近三年,正是國內局勢急遽變化,國共政爭劇烈搏戰的時期。這其中,辦好黨刊充分發揮輿論宣傳作用至關重要。
對于黨報黨刊的作用,毛澤東指出:“辦好報紙,把報紙辦得引人入勝,在報紙上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弊鳛辄h的理論刊物,1947—1949年《群眾》周刊在香港很好地貫徹和發揮了黨刊的宣傳功能??偨Y其辦刊特點和成效,大致可以從三個歷史階段進行概括:
第一階段為解放戰爭重要轉折的1947年?!度罕姟分芸瘒栏褙瀼刂泄灿谩叭嗣窠夥艖馉帯比〈白孕l戰爭”的部署,打出“建立民主的中國”“蔣介石自取滅亡”等宣傳口號,對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在華東、晉冀魯豫、晉察冀和東北等戰場上取得的勝利,進行了實時報道。
這些宣傳報道,以事實為根據,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重大勝利,充分說明了人心所向。同時,針對抗戰勝利后美國援蔣,“美國究竟干了什么”這個社會熱點話題,《群眾》周刊進行了鞭辟入里的論證,對美國扶蔣反共的實質進行了深刻揭露和嚴厲批判。
美國對國民黨政府軍事經濟援助,究竟給了多少錢?這本細賬如何算?1948年3月25日《群眾》周刊刊發了新華社社論《美帝援蔣初步統計》,把 1939年2月8日起到抗戰勝利后美國對華提供的貸款和物資援助進行了清單式的羅列,明確告示國人:
對日戰爭勝利以來,美帝為鼓勵賣國賊蔣介石進行屠殺中國人民的內戰,和將中國變成美國的殖民地,所給予蔣家匪幫的貸款及物資援助,據現有材料統計,已達四十六億四千零四十九萬八千二百二十三美元。抗戰期中援助則為十五億六千七百八十萬美元,此項援助事實上絕大部分亦被蔣匪保留作抗戰后發動內戰的資本。兩項合計則為六十二億零八百二十九萬八千二百二十三美元。
通過具說服力的統計數據,讓國內外民眾看清美國援蔣反共的真相?!度罕姟分芸l表的這篇社論,是中共反美反蔣輿論宣傳戰打出的一顆重型炮彈。
針對國民黨誣蔑攻擊《中國土地法大綱》和土地改革政策,《群眾》周刊及時堅決地予以回擊。反共的雜志《新時代》在1948年第1卷第3期上發表了《共匪“土改”本質與作用》,誣蔑中共土改政策是“為其挖掘匪區所有人力物力,及其在政府區里煽動農民暴動的主要工具”,“是把土地政策當作擴大叛亂戰爭奪取政權的有力武器”?!度罕姟分芸O立《解放區報道》專欄,詳細介紹解放區土改進展和成就。《東北解放區土地改革概況》一文系統介紹了東北解放區土改的主要收獲。文章說:
經過一年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東北解放區基本上摧毀了封建勢力的統治,幾千年來呻吟在地主階級封建淫威下面的貧苦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翻身,重新成為自己土地的主人,截至去年七月統計:東北解放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嫩江、遼北、松江、牡丹江、合江、遼寧等八省及熱河一省)已有六百二十九萬零六百二十四個無地和少地的貧苦農民,……平均每人得八畝地。
……東北翻身的農民自覺地為自己的利益而戰,這就成為東北人民解放軍必勝的保證。
《群眾》周刊廣泛介紹解放區土改成就,幫助港澳人士和海外華僑了解中共的土改政策,極大地消除了民主人士和工商界人士的疑慮。
第二階段是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為全面反攻時期。這期間《群眾》周刊登載 300多篇反映國共軍事較量的評論文章,集中詮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為主”的戰略方針,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誘敵深入先打弱者、速戰速決和連續作戰等靈活的戰術策略。特別報道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戰績,登載被俘、投誠的國民黨軍將領以及繳獲的坦克、重型火炮、槍支等新聞圖片。大量翔實、具體、生動的戰爭場景和文獻資料,述說著為什么人民解放軍能夠打敗總兵力和武器裝備占優勢的國民黨軍隊。
1948年9月7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了給林彪、羅榮桓等的電報,確定了東北野戰軍南下后的攻擊重點應該指向北寧路上的重鎮錦州,確立了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一場全殲國民黨在東北的50萬軍隊的戰略大決戰就要打響。9月17日國民黨《中央日報》卻還在發布消息稱:“北寧線情勢已趨和緩。”而10月9日東北野戰軍的5個縱隊又一個師及炮兵縱隊主力共約25萬人,發起了錦州外圍作戰。14日總攻城垣,15日攻克錦州,全殲守軍10萬人,俘獲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杰。1948年10月21日《群眾》周刊以“又一光輝的勝利”為題慶祝錦州解放。
1948年11月10日,國民黨《中央日報》繼續散布謊言稱:“今日共匪對于這兩個地區的國軍,還不敢使用它的的主力來輕于嘗試。即令共匪以主力來守軍,國軍必能給予以沉重打擊。”為了讓民眾看清形勢,11月18日《群眾》周刊以《中共中央負責人評軍事形勢——一年左右打垮反動政府》為題轉載了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的評論文章,直指國民黨《中央日報》的一派胡言。
毛澤東指出:“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F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這一時期,《群眾》周刊針對蔣介石集團的獨裁統治、貪污腐化,以及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困境進行不遺余力的揭露和報道;與此同時,大力宣傳和報道解放區在工商業和農業方面的發展成就、解放區人民的美好生活,展望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光輝前景,這都極大地鼓舞了民眾、振奮了人心。
第三階段為 1949年年初至1949年10月????!度罕姟分芸瘒@新中國的籌建、城市接管以及城市工作的政策等主題進行宣傳動員,陸續刊載專論文章。如許滌新《經濟建設一定可以成功》《關于華北貿易》,饒彰風《論接管工作的準備》,荃麟《論城鄉關系》,小云《人民政府怎樣管理大城市》,高瀾《是民族工商業家振奮的時候了》,等等。
這些文章針對香港工商界人士的擔憂和關切,積極作出回應,穩定了人心。如許滌新針對社會上謠傳的中共不會做經濟工作,作出回應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濟綱領,就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大前提。土地革命不但為農業生產之發展奠定了前提,而且為工商業大發展奠定了前提。”“我們認為中國人民會實現其發展生產與繁榮經濟的任務,是有著充分把握的。把握是在我們致力于土地改革與消滅官僚資本;把握是在我們認清自己的缺點致力于經濟管理工作的學習;把握是在我們不把經濟建設當作我們專家的事情,而是群策群力的一個群眾運動?!?/p>
在宣傳報道中,《群眾》周刊的其他一些做法也值得稱道。比如,在如何加強讀者與刊物之間的聯系,引領輿論等方面,《群眾》周刊的“群眾信箱”作出了表率。
1947年1月30日《群眾》周刊香港版的創刊號在“編者的希望”聲明中,明確表示將開設“群眾中來”和“群眾信箱”等專欄,希望讀者對刊物提出要求和希望,同時希望讀者咨詢疑難問題。
1949年5月19日的《群眾》周刊在“讀者與編者”專欄中登載了一封來信。來信詢問:“為什么只聽到說毛澤東思想,而不是毛澤東的主義呢?”希望編輯部能給予解答。《群眾》周刊是這樣答復的:“毛澤東思想亦可稱為毛澤東主義,因為毛澤東思想不僅是中國化的馬列主義,而是形成了關于整個中國歷史與中國革命的全部有系統的科學理論;不僅發展了馬列主義,而且有許多新的創造,即在馬列主義寶庫里添加了新的東西進去,特別是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革命根據地、革命統一戰線等等方面,在毛澤東思想里面,都有新的創造,使馬列主義更加豐富和充實。”這份復信不僅顯示了刊物編者的理論水平,也顯示了《群眾》周刊作為中共理論刊物的權威性,為如何面向群眾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如何聯系群眾、宣傳群眾起到示范作用。
結束語
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辦報紙,目的是“善于把黨的政策變為群眾的行動,善于使我們的每一個運動,每一個斗爭,不但領導干部懂得,而且廣大的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
《群眾》周刊在香港創辦期間,記錄了國共政爭下中共在土地改革、解放區建設、軍事斗爭以及城市接管等重大事件中的對策與成效;集結著中共杰出的理論家和政論家,以其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內容的紀實性和嚴肅性,傳遞信息、解讀政策、針砭時政、傳播理念;為幫助社會民眾澄清疑惑、建立共識,團結和召喚民主知識分子,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的問題上,竭力掌握主動權,實現輿論引導和傳播效果的最大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度罕姟分芸谙愀鄣膭撧k實踐和宣傳輿論工作經驗,對于我們當前做好有關宣傳輿論工作,依然有啟示意義。
何薇. 1947-1949年國共在香港的宣傳爭奪戰——以《群眾》周刊為考察中心[J]. 黨的文獻, 2018, 000(001):86-91.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1947—1949年國共在香港的宣傳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