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立芝:一位理解原則的總統
文:杰克·尤拉里 譯:禪心云起
在否決國會提薪案時,美國第30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告訴國會,“沒人會因索取而得尊榮,尊榮只保留給那些施予者。”此言真切體現了柯立芝的人格特征,展現出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他不僅深切關注削減稅收和聯邦預算,還熱衷于服務鄰人和服務國家。柯立芝對于公共服務有著特殊理解,且始終不曾偏離他的基本信仰。這些品質使他成為受人愛戴者。柯立芝雖然語氣柔和、風度翩翩,但他在為國家服務和堅守基本信念上,表現出了令人欽佩的巨大勇氣。
克制政府 削減稅負
柯立芝展現這種勇氣的重要途徑,就是憑借他獨特的公共服務方式。在他的前任羅斯福、塔夫脫和威爾遜治下,政府擴張勢頭多年來一直不受制約。這帶來一個進步主義的時代,財富再分配、政府監管和工會勢力在美國方興未艾。柯立芝進入橢圓形辦公室之后,立即狠下重手,大幅削減預算和稅收,廢除他所稱的“專橫勒索”。
盡管遭遇許多人的冷嘲熱諷,這種稅收和政府支出的減少,讓美國人平均每年省下200美元(這筆錢約為今天的1,500美元)。柯立芝立志幫助窮人,在他看來,這才是引發真正、長期變革,從而提高普通美國人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徑。他和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稱這項政策為“科學稅收”。柯立芝說過:“收取比絕對必要更多的稅款是合法化的搶劫。”他對社會中最弱勢群體的創造性服務,正居于這種明智的做法。
柯立芝站在他的立場上,拋棄了老作法,采取了一種新的公共服務方法。這種新方法,既有功利主義的色彩,又扎根于對權利的強烈尊重。他的原則性財政管理,盡管被視為異端,卻幫助眾多美國窮人提高了生活水準。在他任內,國家債務削減一半,而國民財富增長17.5%,文盲率減半。他的總統任期(史稱“咆哮的二十年代”或“柯立茲繁榮”),不管以什么標準來看,都是十分成功的。
堅持原則 剛直不阿
他看似克制含蓄,對原則問題卻毫不退縮。他呼吁同胞重返美國政治傳統中被證明可行的原則,并鼓勵他們根據這些原則,重視審視自己的信念。他堅信社會工程的界限、財富的本質、個人責任,堅信社會以道德和宗教價值觀為依靠。他在艱難逆境中堅守這些基本信念的能力,讓他顯得卓爾不群。
阿米蒂·什萊斯在其著作《柯立芝》中,把這位總統譽為我們“偉大的克己者”。她認為,無為而治讓一國受益,有為政府則有百般害處,正如柯立芝無數次行使總統否決權所證明的那樣。她準確描述道:“他就像那位用手指頂住堤壩的男孩,阻止了一次巨大的進步主義浪潮”。柯立芝終其一生,拒絕巴斯夏所說的“合法掠奪”,不僅一心協助創造財富,還致力于創造美好。
柯立芝關于公共服務的信息,還有他的基本信念,近一個世紀以來,仍然不失其有效性。以這些堅定原則為基礎,他讓公共服務有力改善了民生。他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他奉行“形隨機能”。他靠牢牢堅守原則而不枉度人生。他的信念體系從未過時。即便在我們生活的文化多元化、全球化世界里,在這個人們依然渴望獲得新答案、新想法和新解決方案的時代,他所仰仗的簡單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仍然和以往一樣切中肯綮、意義深遠。
來源:私產經濟學與倫理學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柯立芝:你不能靠拉下強者來扶起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