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1月,“地理政治學之父”麥金德爵士在論文《歷史的地理樞紐》中提出了一種悲觀的看法: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尤其是鐵路在歐亞大陸內部的擴散和興盛,過去被海洋國家圍困在凍土地帶,資源動員能力貧弱的大陸強國俄羅斯,現在已經具備了成熟的條件去改善其物力、財力狀況和武裝部隊的...
rock
10年前 (2016-01-13) 23256℃ 0評論
2喜歡
本文是2014年加拿大《軍事與戰略研究》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主要論證了重返亞太戰略是戰后美國地緣政治策略的延續。文章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了2011重返亞太戰略是后冷戰時代美國戰略意圖的恢復和延續,第二部分闡明了美國地緣政治邏輯產生的歷史原因,第三部分研究了在核武器發展演變的...
rock
10年前 (2015-12-31) 6804℃ 0評論
0喜歡
“地緣戰略”是指基于本國地理因素、地緣政治地位和地緣經濟地位的國家對外戰略。國家地緣戰略需要根據其所處的國際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需要而進行調整。
(一) 東西方之間的中國
古代中國人視自己為世界的中心。自漢代始,“中國”的名稱含有“正統國家”的意味,即天下之中,統攝八荒。但各個朝...
alvin
10年前 (2015-11-03) 12437℃ 2評論
4喜歡
茶葉已經和糖、咖啡、煙草、鴉片一樣,躋身世界產量最高、銷路最廣的日用品行列。盡管茶葉并非工業革命的誘因,但它在英國廣受歡迎;隨著印度新式茶葉的出現,購茶變得越來越方便,大大推動了英國的工業化進程。
這類全球性日用商品被認為是一種經濟發展的動力,以茶為例,售價1英鎊的茶葉,其采摘...
alvin
10年前 (2015-10-28) 11463℃ 0評論
0喜歡
【內容提要】 陸海復合型國家是指瀕臨開放性海洋且背靠較少自然障礙陸地的國家,歐洲面向大西洋地帶的國家及當代的中國都是陸海復合型國家的典型代表。作者從理論與歷史這兩個角度對陸海復合型強國的戰略地位及其在發展海權時面臨的主要障礙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與單純的海洋國家相比,陸海復合型強...
rock
10年前 (2015-08-06) 16466℃ 0評論
1喜歡
地圖改變世界,是因為地圖改變貿易線路,而貿易線路則改變財富流向與世界分工體系。500年前,世界的中心是歐亞大陸,即從西班牙海岸延伸到中國海岸的一整塊大陸,當時的主要商道就是絲綢之路。過去500年,隨著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連接東西方的絲綢之路被攔腰切斷,為了...
rock
10年前 (2015-05-18) 7088℃ 0評論
0喜歡
去年3月,有報道稱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說,俄羅斯總統普京以保護講俄語的人為由進攻烏克蘭,和“1930年代希特勒的做法”如出一轍——希特勒入侵鄰國也使用了關于海外日耳曼人的借口。當時我覺得這樣類比有點過分。現在我不這么認為了。單純是因為希拉里這...
rock
11年前 (2015-01-30) 7857℃ 0評論
1喜歡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的 “馬歇爾計劃”?國內不少媒體、機構的這一解讀,反映出對這一規劃期待值甚高。的確,中國政府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出資 400 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等一系列大手筆,充分顯示了推動 “一帶一路” 規...
sean
11年前 (2014-11-19) 9097℃ 0評論
2喜歡
2008年,世界上有兩個備受關注的焦點。一個是伊拉克,另一個是中國。伊拉克被認為是美國的大失敗,表明世界上軍事最強大的國家竟無力贏得一場規模不大的戰爭;而中國,則被許多人看作是世界體系中正在崛起的力量。
這種看法與媒體在1989年對世界的看法截然相反。在1989年,蘇聯正走向崩...
rock
11年前 (2014-11-06) 5834℃ 0評論
1喜歡
地理和地緣在人類史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是山川、河流、沙漠等,地緣是一定地理條件下的國家關系、政治秩序和人文格局,地緣是人類能量、行動和建功立業的力場。
當海洋作為一種地緣力量在16世紀突然爆發后,很短時間里它就席卷了世界政治舞臺,人類從區域歷史走向了世界歷史。世界因此成...
rock
11年前 (2014-10-18) 5513℃ 0評論
0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