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駐美期間,宋子文與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多次會談援華事宜。這是1942年宋子文(左)與摩根索簽署財政借款后的合影,摩根索在該照片上題簽后贈送宋子文。
各位朋友下午好。三十年前我的博士題目就是關于宋子文的研究。在80年代如果說研究宋子文,別人會覺得怎么可能,怎么允許呢。我90年到復旦歷史系工作之后,分別開設了外交史,金融史,這些年又開了近代中國人文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等等,前前后后不同的十來門課,其中相當多的課都與今天的情勢有關。第一,抗戰史,講近代中國史不講抗戰是不可能的,第二,金融史,從我學習開始就已經有很多重要金融問題,比如四大國有銀行,國民黨法幣金融圈的破產。所以當主辦方提出說希望我談一下戰時金融體系和宋子文時我覺得是有眼光的。我想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我的研究與各位共享,并期待各位待會提出問題。
在國民黨革命歷史上,宋子文曾經有過非常輝煌而重要的經歷。最早在1923年他就是孫中山在廣州設立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的英文秘書。孫中山先生讓他擔任中國第一個名稱叫中央銀行的機構, 1924年他在 廣州任中央銀行的行長。1925年孫中山去世之后,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名叫國民政府。這樣從1925年,嚴格意義上到1948年,當時以總統府代替了國民政府,但實際上都是國民黨政權。宋子文從廣州開始就是主管財經的,具體來說就是央行、財政部。他在哈佛大學念書的時候,主修就是經濟學。我現在去找當年他在哈佛大學念書的成績卡,他光是叫“經濟學”這個名稱的課就修了8門不同的課,可說是專長。這樣的專門化程度,就是在哈佛這樣的學校,恐怕也很難找出第二個人來。特別是到了1927年1928年,國民黨成立了全國性的政權,從只是在廣州、武漢,變為由以南京為中心的全國性政權,而宋子文則主管其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同時,在政府體制中,國民政府施行國府下的五院制,其中最主要的行政機構叫行政院,宋子文則在行政院一人之下。行政院長是譚延闿,后來譚延闿去世之后蔣介石兼職,而宋子文作為副院長主持行政院的日常工作。直接主管的部門就是財政部和央行。
但是到了1933,根據我的研究在一系列的內政外交上,他和那個時候的行政院長汪精衛、掌握軍權的蔣介石,發生了非常大的沖突。尤其與蔣發生正面沖突。這些年我到斯坦福大學去看蔣介石的日記,蔣在日記里,幾乎罵盡了他的手下,我只看過一個人沒有被他罵,是陳布雷,其他所有人,包括黨國元老,戴季陶啊都被他罵。宋子文罵的是最多的。但是對他評價最高的恐怕也是蔣介石。在1933年由于和蔣汪政見不和,宋子文先是辭去了央行總裁,后來又辭去了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辭職的親筆信現在保留在紐約的宋家后人手上。他說,你要剿共剿匪舉內戰,我不同意,這件事情害你害我害政府,我不能干,你另請高明,我不做了。到了抗戰爆發,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8月13日淞滬會戰,那時的宋子文在政府內沒有實際的職位,央行總裁辭去了,財政部長辭去了,行政院副院長辭去了,他有的職位是中國銀行董事長。中國銀行董事長在銀行里面排第二號,可是在政府里面不是的。宋子文有虛的頭銜,國民政府委員,每年或半年開會可以去參加,層次比較高,沒有決策權,更沒有主管權,宋子文是以這樣的身份迎來抗戰的。而這樣的狀況持續到1940年6月,蔣介石派他去美國,申請美國援助,而后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年12月他擔任外交部長。也就是說從1933年到1941年整整八年他是被國民黨政府、蔣介石晾在邊上的。為什么?因為如果宋子文來管財政部管央行,蔣介石要錢就不那么容易了。這樣的一個人和抗戰時期的金融會是什么關系呢?
抗戰爆發之后作為當時國民黨最高領導人的蔣介石讓宋子文重新出來管財政、金融。蔣介石本人,出身于保定軍校,日本政務學堂,可是與宋子文這樣出身西方著名高校,并系統完整學習過管理政府、尤其財政經濟金融商業的知識的人,是不能相比。但當時中國的國情是,國民黨的政權是打出來的。孫中山生前也是,他上了很多當,希望能通過議會道路獲得革命成功都沒有成功。最后是生前已經啟動了叫北伐的國民革命,但是天不假以時日,1925年3月就去世了。以后的國民黨人是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蔣介石是國民黨自己部隊的帶兵人,黃埔軍校校長。當時國民黨軍隊最開始就是學生兵,黃埔軍校學生組成黨軍,他是黨軍總司令。后來黨軍改名叫國民革命軍,包括其他軍閥的軍隊,但是其中占了最強第一軍就是黃埔軍校學生,是黨軍。這些人是從北伐、剿共、到抗戰都發揮了軍中之軍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想象國民黨政權是靠這些人打出來的,那么誰帶他們,他的政權就有重要的地位。更何況奪取了政權之后,后來無論是軍閥混戰,馮玉祥、閻錫山,都是靠蔣介石帶兵去打。共軍在井岡山革命也是蔣介石帶兵趕出蘇區的。當然這不是革命的歷史,是反革命的歷史。但是國民黨政權的鞏固是靠軍隊戰爭和帶兵的人。所以雖然蔣介石地位有所起伏,但抗戰爆發時,大家都清楚,我們的黨政權和中國的維持要靠軍隊,要靠堅持抗戰的人來領導。是誰?只有蔣介石。大家都知道,汪精衛是主張和的。另外國民黨元老胡漢民一年前3月份已經腦溢血去世。所以雖然有種種意見,但蔣介石作為最高領導人是抗戰爆發之后體制上安排下來的。這個體制規定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可以對黨政軍做一體化的統一指揮,這還不夠,宣布成立國防最高會議,對凡是和國家安全有關的問題都由這個會議來決定,而這個會議的主席就是蔣介石。而當時國民黨的中政會主席,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政治局的第一把手,黨的第一把手,汪精衛,只能做國防軍事會議的副主席。這樣的安排很有意思。
到了1938年三月底四月初,國民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上說,我們的上海丟了,北京天津淪陷,南京陷落,我們如何守住武漢?結論是我們要實行統一制。我們要一個政黨,國民黨,一個主義,三民主義,一個領袖,就是蔣介石。怎么讓他成為領袖,我們宣布,國民黨要設立總裁,國民黨的歷史上到現在為止,曾經稱過是總裁的人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蔣介石。稱作總理的人也有一個人就是孫中山。1924年國民黨宣布我們設總理是孫中山先生,到了1938年,我們設總裁,蔣介石。總裁的權利就是以前總理的權力,個人可以否定全黨。黨章寫的很清楚,總理個人可以否定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可要求復議,即使表決通過,也可以要求重新表決。中央委員會任何最后的決議必須總理做。現在這些權力落到總裁蔣介石手上。抗戰時期雖然蔣介石是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防會議主席,總裁,好像和金融沒有關系,但是這個體制已經設他為最高決策人。尤其到了1939年,國民黨設立國防最高委員會,明確規定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長可以個人命令所有政府部門,包括經濟部門。同時宣布成立四聯總處理事會,理事會可以代替每一家銀行做決定。后來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蔣介石做代理主席,1944年做正式主席,1948年又作為國民黨政權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
戰時蔣介石沒有有關金融的頭銜。但我們來說說另一個人,孔祥熙。孔宋蔣之間關系是剪不斷理還亂。宋家有三姐妹,大姐宋靄齡嫁給了這位孔祥熙,二姐宋慶齡嫁給了送中山先生,三妹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所以宋子文是三位了不起的人物的舅子。孔祥熙外號哈哈孔,HH孔,總是說yes,宋子文則會說no。但實際上并沒有這么簡單。孔祥熙也是學有所長,是歐柏林和耶魯的畢業生,雖然學化工礦業,回國后很早開始處理實業,曾經擔任美孚石油華北區的總代理。但是后來參加革命,國民政府成立之初任工商部實業部長,當然這個職位重要性和宋子文差很遠。到1933年蔣宋之間關系鬧僵時,蔣介石找不到人,就找到孔祥熙。孔祥熙說可以,宋子文留下什么我就做什么。所以宋子文扔下央行總裁,財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都拿下了。既生瑜何生亮。孔宋之間就是瑜亮情結,兩個人都是留美出身,成為連襟,又在政府中先后出任行政副院長,管財政和中央銀行。抗戰爆發后,按理說有這樣的人在,沒有宋子文說話的分,但1937年2月份孔祥熙受國民政府委托去參加當時英國國王的加冕典禮。前后幾個月,反復來往美國和歐洲,不在國內。然而戰爭已經打響,蔣介石心中認為沒有人能鎮得住戰時的金融市場,擠兌和外匯市場紊亂,如何是好。需要一個人與上海的銀行業有緊密溝通,有長期聯系,能帶領銀行業度過難關。不然財政部次長副部長都不受歡迎。就是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宋子文和抗戰爆發的一開始的幾年關系非常密切。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抗戰時期中國的金融體系與真實的四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