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幅有些亂的圖總結了全過程:
此外,下面這個視頻生動形象地又總結了一遍:
SpaceX 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 via YouTube
所以這就是巨型火箭,以及詳細的運作流程。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這一切怎樣才能按部就班地實現。
終極計劃
回到現實。所以我們如何才能從 “這個潛力滿滿的酷火箭五年之后有可能發射” 到“我們是蒸蒸日上的多行星文明,有一百萬人在火星上生活”?
一萬次飛行。伊隆認為,若想讓火星上的人口達到一百萬人,巨型火箭需向火星飛行這么多次。
為什么是一萬次呢?因為在大部分航行中,每次至少有一百人,乘客數量也會逐漸增加——可是還要考慮到每次有人飛往火星時,就會有人想要回到地球。
每架巨型飛船的底部都有一個巨大的貨艙。伊隆覺得我們需要把至少一千萬噸貨物運到火星,從而使火星上的百萬殖民自給自足;就像 SpaceX 所期待的,如果他們可以更快地把有效載荷提高到每次一千噸,那么一萬多次飛行可以更快完成一千萬噸的貨物運輸。
這一萬次飛行什么時候開始呢?
我們看一下火星與地球的會合日程——也就是地球與火星相距最短的日子(也叫做 “火星沖日”)。因為地球軌道比火星小,地球公轉更快——所以每 26 個月,地球會追上火星,它們幾乎挨著彼此。這也是人類在地球和火星之間遷移的唯一時機。
我們現在距離火星比較近,因為上次火星沖日發生在 2016 年 5 月 22 日。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樣,心里曾傻傻地默想過 “我擦有顆超亮的星星啊我得打開 Sky Guide App 看看這是哪個星球然后告訴我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他們也瞧瞧。可是跟以前一樣,沒人在乎,因為他們都不是什么好人”。
你一定知道整個夏天,火星的存在感極強,在夜空閃耀。一年之后,火星將在我們的另一端、太陽的另一側,那時晚上我們完全看不到火星。
2016 年的火星沖日很特別,因為這是最后一個沒人談起的火星沖日了。
為什么呢?因為從下一次火星沖日開始,也就是 2018 年 7 月,SpaceX 會在每次火星沖日時向火星輸送貨物,想必那時一定會是個大新聞。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時間表可以暫定如下:
SpaceX 如何計劃安排接下來的火星沖日
2018 年 7 月:向火星發射裝有貨物的龍飛船(由獵鷹 9 號發射、SUV 大小的飛船)。
2020 年 10 月:發射更多龍飛船,裝載更多貨物。
2022 年 12 月:BFS 的火星處女航。僅裝載貨物。這就是伊隆想要取名為 “黃金之心” 的飛船。
2025 年 1 月:BFS 首次載人飛往火星。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馬斯克星際殖民計劃的關鍵:SpaceX 巨型火箭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