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底基洛夫遇刺,形勢開始發生急劇變化,使得認真編寫多卷本聯共(布)黨史教科書成為不可能的事。雅羅斯拉夫斯基的兩卷本的《聯共(布)歷史》,其第1版于1933年、第2版于1935年出版。1936年底政治書籍出版社開始準備出第3版,然而1937年2月出版社僅出版了雅羅斯拉夫斯基教科書的第1卷就停下來了。與此同時,各種各樣偽造事實和歌功頌德的黨史文章和著作大量出現,最有代表性的是1935年出版的貝利亞的關于外高加索社會民主黨組織的充滿偽造的著作,1936年出版的法國共產黨員作家巴比斯撰寫的大力吹捧斯大林的政治傳記。
批判的武器換變為武器的批判。1935—1938年全國舉行了好幾次秘密的和“公開的”審判,原先的各種反對派成員幾乎被殺絕,他們的名字在書報中一律禁止正面提及,其中包括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葉夫多基莫夫、斯米爾諾夫、皮達可夫、拉狄克、葉努基澤、索柯里尼柯夫、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拉柯夫斯基、梁贊諾夫、克列斯廷斯基等等,并且隨著鎮壓范圍和規模的擴大,被禁止正面提及的人員名單也在不斷增加。書報檢查,特別是對政治書籍的檢查加劇,從圖書館下架和銷毀數百萬冊圖書,僅個別圖書館如科學院圖書館在特藏庫還藏有此類圖書。
大批歷史學家也慘遭鎮壓,被捕和被肉體消滅有:波斯蒂舍夫、皮亞特尼茨基、斯捷茨基、克諾林、波波夫、布勃諾夫、奧拉希拉什維利等等。斯克雷普尼克被迫自殺,只有托夫斯圖哈于1935年病逝逃過一劫。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還有誰能夠承擔撰寫新的聯共(布)黨史教科書的任務,新教科書能寫些什么?
”共產主義圣經”的誕生
同列寧并肩戰斗、親歷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炮火的老革命家被消滅了,熟悉歷史的黨史學家沒有了,僅存的幾位老革命、老史家也都被禁聲了,舞臺已經“凈化”,斯大林可以親自上場改寫黨史,制作新的黨史教科書了。
需要指出的是,改寫黨史不僅是斯大林個人的要求,也是他周圍的親信們的需要,這些人在十月革命以及列寧時期的歷史中都不是一流人物,現在地位提升,迫切需要改寫歷史,提高自己的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托洛茨基在《斯大林偽造學派》中寫道:“偽造者改寫歷史決不是個人的陰謀或者小集團的傾軋之事。這是有其社會根源的深刻的政治過程……凌駕于革命階級之上的官僚隨著自己獨立地位的鞏固,不能不要求用一種意識形態去為他們的特殊地位辯解,防止來自下頭的不滿。這就是對還非常新鮮的革命歷史進行大規模改寫、改頭換面甚至偽造的原因。”
1937年5月1日,斯大林在《布爾什維克》雜志發表《關于聯共(布)歷史教科書——給聯共(布)歷史教科書的編者們的信》。1937年5月6日此信略加修改在《真理報》轉載。
斯大林在信中宣布所有以前出版的聯共(布)歷史教科書都“不能令人滿意”。這些教科書所敘述的聯共歷史脫離國家的歷史,只限于簡單地描寫各種流派斗爭的事件和事實,沒有作必要的馬克思主義的說明。這些教科書的結構和事件分期都有不正確的地方,結果它們變成了對往事的膚淺的和莫名其妙的敘述。接著斯大林對編寫新的聯共黨史教科書提出了許多建議。這些建議的主要內容為:要講述布爾什維克同各種反布爾什維主義的流派斗爭的歷史,這是保衛列寧主義的斗爭,否則布爾什維克黨就會像第二國際社會民主黨那樣蛻化。斯大林指出:“如果不做這樣的說明,聯共(布)歷史上各種流派的斗爭就會被看作是不可理解的糾紛,而布爾什維克就會被看作是一些不可救藥的好鬧糾紛和打架的人。”接著斯大林提出自己的聯共(布)歷史分期提綱,“作為基礎”。
斯大林的分期提綱共12條,即12個時期。提綱本身就開始篡改歷史。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是1898年成立的。提綱吧1903年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作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建立”時間。提綱把1912年在布拉格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會議作為“布爾什維克黨形成為獨立的社會民主工黨”的時間。實際上布拉格代表會議上布爾什維克并沒有形成為獨立的政黨,此后直到1917年仍然同孟什維克派并存于同一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之內,直到1917年召開的第六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才成為獨立的政黨,改名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仍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斯大林之所以把布拉格代表會議抬得那么高,是因為在這次會議后他被缺席補選進黨的中央委員會,并進入人數較少的中央俄羅斯局。提綱把推翻沙皇統治的二月革命僅僅限于1917年3月,此后的時期是作為布爾什維克黨“準備和進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時期”。實際上,3月以后是二月民主革命繼續發展的時期,當然也是布爾什維克黨竭力推翻民主革命政權的時期。提綱把1926年至1929年定為布爾什維克黨“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斗爭的時期”,這明顯不符合歷史事實。在《簡明教程》中聯共第14次代表大會被說成是“工業化的代表大會”,然而在這次代表大會上工業化僅僅被一般地提及,工業化中的各種問題如資金來源、發展速度、工農業關系等等都沒有涉及。
斯大林關于教科書的新分期和新架構的建議立即得到政治局的贊同,編寫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斯大林需要有人來撰寫基本的歷史事實。由于大批黨史作者遭到鎮壓,斯大林找了兩個人參加新版黨史的撰寫。一個是雅羅斯拉夫斯基,1878年生人,老黨史研究者,有多種黨史著作問世,這時已經服服帖帖聽命于斯大林。另一個是38歲的黨的工作者波斯別洛夫,時任聯共中央下屬黨的監察委員會下的不起眼的報刊小組領導人,沒有學術著作。這是聽話的青老結合。根據政治局的決定,整個工作要在4個月內完成,換句話說,教科書要在1937年10月底完成。可見這不是一個要求認真進行學術研究的工作,而僅僅是按照斯大林的要求改寫歷史的工作。斯大林那時忙于鎮壓的事務,因此把監督和領導編寫新教科書的任務交給政治局委員日丹諾夫。盡管日丹諾夫身處高位,擁有大權,但無權解決黨史中的任何問題,能作主的只有斯大林一人。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共產主義圣經:《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是如何的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