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計劃
SpaceX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馬斯克在其微博上表示,SpaceX公司將繼續進行“獵鷹9號”回收試驗,2016年將著陸成功率提高到約70%,在2017年希望提高到約90%。
2015年5月30號,SpaceX公司公布了第二代“龍”飛船,據稱一次最多可運送7名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有望在2017年正式飛往太空。設計第二代“龍”載人飛船的目的是能實現更精確地動力著陸。公司接下來會在一個吊車上進行吊掛乘員艙試驗,以及8臺SuperDraco火箭發動機的點火試驗。
2015年11月,SpaceX公司還在得克薩斯州麥格雷戈公布了系留在第二代“龍”飛船吊車上的乘員艙使用推進器懸停試驗的錄像。這些推進器成對地圍繞在乘員艙的周圍,產生150kN的推力,足以維持乘員艙懸停約5s,錄像顯示乘員艙的運動很小而且很穩定。SpaceX公司計劃將SuperDraco火箭發動機用以在飛船回落階段時替代降落傘系統,成為“龍”飛船發射終止系統(LAS)的重要裝置,能夠在火箭發射失敗時,作為乘員艙逃逸系統的動力,以幫助宇航員安全逃生。
藍色起源公司
新謝潑德號飛船
由美國亞馬遜公司CEO貝索斯創辦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一直在秘密地試驗運載火箭,直至2015年11月,公司公布了運載火箭發射和著陸的視頻之后,才宣布自己是全球首家成功垂直回收運載火箭的公司。公司表示,他們研制的亞軌道飛行器的初期目標是搭載乘客到太空進行觀光飛行,并不是用于發射商業衛星,而SpaceX公司的運載火箭,是為了將貨物運輸到軌道空間或更遠的地方,所以兩種運載火箭無論從運載火箭的尺寸、推力、火箭的回收難度,甚至發射高度都大不一樣。
根據計劃,藍色起源公司研制的亞軌道飛行器名為新謝潑德號運載火箭,計劃用3臺490kN推力級的液氫/液氧BE-3發動機,可將搭載3~6名乘客的加壓乘員太空艙加速到Ma3,然后在100km高度上分離進行觀光飛行、并體驗持續時間為4min的失重,然后打開降落傘在地面上軟著陸。新謝潑德號運載火箭同時也將自動在地面軟著陸, 以備循環再利用。
試飛歷程
藍色起源公司已經進行了3次新謝潑德號的無人飛行試驗。2015年4月30日,在得克薩斯州西部進行的第1次試飛中,運載火箭的速度達到了Ma3,飛行高度達到了93.6km,雖然太空艙在兩個降落傘的減速下重返地面成功回收,但是由于“新謝潑德”號運載火箭出現液壓故障,掉落在發射塔外1.4m的地方而未能成功回收。
2015年11月23日,新謝潑德號進行第2次試飛,不僅飛行最高速度達到了Ma3.72、離地最高點達到了100.6km的高空,并首次成功模擬了向太空釋放乘員艙,隨即分離的運載火箭打開了8個大型“剎車片”進行逐漸減速,使火箭的速度降到623km/h,然后液壓制動的鰭片又操縱火箭穿過了191km/h的高空側風,一直到在離降落場上空1524m的精確位置,這時BE-3發動機再次點火,用反推力使火箭繼續減速,最后打開起落架,使運載火箭的高度降到30m以下,速度減低到7.1km/h,最終成功實現了在地面垂直降落和回收,成為首款在發射后成功實現軟著陸并回收的運載火箭,藍色起源公司也成為全球首家成功發射和回收運載火箭的公司。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美國民營航天企業可回收運載火箭項目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