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阿拉伯地區的文明失落感還遠遠沒有充分發泄。
阿拉伯人認為自己有著古老而燦爛的文明,本不應該像今天這樣成為西方的附庸。石油帶來的滾滾美元,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很快趕上并超過西方,一舉擺脫西方附庸的地位。這個想法很快就被證明是個天真的幻想。一個現代化的工業體系不是那么容易打造出來的。即使油價上漲超過十倍,阿拉伯國家依然沒有擺脫西方附庸的地位。軍事上和以色列的屢戰屢敗,加劇了阿拉伯人的屈辱感和挫敗感。
曾經,阿拉伯精英非常向往西方。他們樂于到西方的大學留學,熱衷于效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但隨著趕超西方的努力一再失敗,直至徹底無望,他們對西方的態度轉為嫉恨。這是典型的文明失落帶來的負面情緒。在這種情緒刺激之下,上層精英的不滿,擴散到社會底層就成為直接訴諸暴力的憤怒和仇恨。西方世界成了他們所有現實失敗的根源和罪人。
雖然如此,由于實力很弱,阿拉伯世界的憤怒仇恨并不是什么嚴重問題。一直到蘇軍撤出阿富汗,這個世界的主要問題都是法西斯、軍國主義、蘇俄這樣的大流氓。任何一個大流氓都可以輕松壓制阿拉伯人。以蘇軍撤出阿富汗為標志,大流氓的表演落幕了。原來根本不值一提的小流氓、小小流氓、土混紛紛登場。
太陽底下無新事。想當個全新的流氓,其實很難。稍加分析就可看出,新來的小流氓們津津樂道的義正詞嚴,無一例外全是拾人牙慧。區別只在于表面。他們翻遍經書,給自己套上了一個伊斯蘭的外殼,可惜,其中的內核仍然是個現代化的小學生。他們的興起,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現代化的不可回避。
從經書中,恐怖分子能找到支持他們暴行的神圣理由。不過,就算沒有經書,他們也照樣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施暴的理由。他們真正的老師是紅色旅、愛爾蘭共和軍、光輝道路這樣的老牌恐怖分子。不區分地襲擊公眾、利用輿論擴大影響、制造社會恐慌、自殺式攻擊……這些都是現代技術。古代暴徒或許更殘酷,但對這些現代技術,他們聞所未聞。
強烈的文明失落感會帶來憤怒和仇恨,但也不必然如此。如果人們的時間和精力有其他更好的發泄渠道,比如拓荒開墾、探索未知、努力賺錢、發家致富,后進國家也有可能順利完成現代化??墒?,阿拉伯世界并不具備這個替代渠道。
資源詛咒
在分析的恐怖主義的原因時,常常可以見到一種濫俗的觀點,把恐怖主義歸因于貧困和發達國家的“剝削”,認為解決恐怖主義的關鍵就在于讓發達富裕國家拿出更多的錢援助貧困落后國家。
這種觀點之遠離事實,已經到了可笑的地步。阿拉伯地區恰恰是伊斯蘭世界最富裕的部分。來自西方的石油美元,多年以來潮水一般涌向阿拉伯國家,比任何可能的援助都要多得多??植乐髁x產生在伊斯蘭世界最富裕的地方,而不是貧困或較貧困的地方。本拉登這樣的恐怖大亨,本身就富可敵國。把本拉登們的恐怖行徑描述為不堪忍受貧困、剝削的“被迫反抗”,是知識上的無知和道德上的無恥。
雖然不能把恐怖主義的原因歸結為貧困和被剝削,但恐怖主義確有其經濟上的原因,那就是“資源詛咒”。因此,甚至可以說恐怖主義產生于富裕。如果沒有那么多石油美元,阿拉伯地區根本不會有嚴重的恐怖主義。
再沒有什么地方像阿拉伯地區那樣充分地表現出經濟學所說的“資源詛咒”了。資源詛咒的含義是,對一個國家來說,過于豐富的自然資源不但不是好事,反而很可能成為壞事。尤其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過于豐富的自然資源會在很多方面阻礙該國形成有利的社會環境和國家制度,從而從根本上破壞國家的發展基礎。
石油等自然資源,有下列特點:國家很容易控制,人民難以染指;開采、出售這些自然資源,換得美元,不需要國內民眾參與,依靠少數外國公司的技術人員和專業設備即可。
如果國家的主要產業是工業、農業、服務業這樣需要人民廣泛參與的行業,政府通過稅收獲取收入,那么,國家就必須保持起碼的有利于生產的制度環境。制度太過苛刻,人民難以生產,貧困不堪,國家自己的收入也會減少。
政府不收稅,靠自然資源直接獲取收入,看似好事,其實是天大的壞事。如此一來,國家和人民之間的激勵一致不復存在。人民對政府來說不是財源,而是“多余的人”。國家不但對打造維持促進生產的制度環境沒興趣,還會有強烈的動機防范、壓制“多余的人”,防止他們不守本分、覬覦肥厚的自然資源收入。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恐怖主義是伊斯蘭問題,還是阿拉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