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蘇聯以及后來的俄羅斯與韓國建交,中國也與韓國建交;按美國既定政策,“交叉承認”,這個時候,輪到美國承認朝鮮了……
但20年后,美朝彼此仍無正式外交關系。交叉承認,做起來,不容易。
撤軍與核問題
交叉承認之難,難點并非朝鮮。直至現在,謀求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仍是朝鮮的核心國家戰略,這差不多相當于一場追逐賽,只是,朝鮮至今未能如愿。如何求解這一難題?我們需要回到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存在,亦即撤軍問題。
相比于在任期內辭職的尼克松,以及接任者福特,之后當選的總統卡特,是最有機會完成東亞格局改變的美國總統。他計劃在他任期內,有條不紊地撤出3.2萬地面部隊,同時讓韓國軍隊用足夠的時間填補美軍撤出的空缺。當時駐韓美軍司令部三號人物、陸軍少將約翰·辛洛布聲稱:“按時撤出地面部隊將導致戰爭。”——結果他被迅速解職。在撤軍的問題上,卡特非常強硬。意外的是,當他從韓國撤走第一批3600人的地面部隊后,中止了撤軍行動。
簡單地看,是美國參眾兩院反對撤軍。立法與行政的對立,是美國政治的基本結構,這考驗的是行政首長——總統的說服力。可惜,撤兵問題,卡特“人權至上”的執政理念,沒能說服國家利益至上的參眾兩院。卡特麻煩的是政府系統內部對他撤軍的反對。在他訪問韓國之前,美國中情局提供的一份報告認為:朝鮮的實際軍事能力比以前估計的要高30%左右,朝鮮有能力發動幾乎所有無須預先警告的進攻。卡特的傳記作者寫道:盡管卡特知道對朝鮮能力的估計幾乎翻了一番,也一直覺得情報界在玩弄事實,但是他證明不了。
從左右美國內外政策利益集團的角度看,事實當然由利益決定。從卡特開始,朝鮮的“事實”,就在不同的利益選擇里,呈現不同的結果。
訪問韓國的卡特接觸了盟國韓國的另一種擔心:如果美國撤軍,朝鮮或許會仿效越南,像河內取得勝利一樣,由他們來統一朝鮮半島。避免這一結果出現,“6.2萬名駐軍是保護不受共產主義威脅韓國所必需的數量”。——按這一標準,卡特不僅不能撤軍,還需要將尼克松時期撤走的軍隊,重新布置回韓國。從某種意義,韓國的擔心并非完全憑空,即從公開的報道看,當北越取得全面勝利后,金日成立即訪問了北京,并警告說:現在是美國人離開亞洲和讓平壤重新統一朝鮮兩個部分的時候了。于是,結束訪韓,卡特宣布凍結撤軍計劃。
看來,在“冷戰”的結構未有決定性的變更之前,對立的兩大沖突集團,選擇調整,比如美國減少東亞的駐軍,并不可行。
“冷戰”結束,蘇聯、中國與韓國建交,所謂共產主義威脅降到最低,這個時候,決定美國政策的外部因素或許也降至最低點。在老布什的總統任期,如何調整美國對朝政策,如何從韓國撤軍,再次成為對外政策里的重點議程。
美國國防部在1990年4月出臺的《亞太地區戰略框架:21世紀展望》里認為:“在亞洲,蘇聯不再被認為是嚴重的威脅,中國目前也不構成重大的軍事威脅,因而韓國不久將在自己的防務中發揮主要作用。”這份報告提出的計劃是:在削減駐亞洲美軍的過程中,將采取一種三階段的方法。在第一個階段(包括今后1~3年的時間),部署在亞洲前沿地區的、總數達13.5萬的軍隊,將被削減掉1.4萬至1.5萬人。在這個階段,美國將從韓國撤出約2000名空軍和5000名地面部隊,從日本和沖繩撤出5000至6000人,從菲律賓撤出2000人,美國還會移交多余的軍事設施。第二階段……
美國如何因應“冷戰”結束后的亞洲格局,撤軍是關鍵,值得認真琢磨。美國國防部的這份報告,“第二階段(包括之后3~5年),美國將在漸進的基礎上對作戰部隊進行幅度較大的削減”——雖然“幅度較大”,但具體的削減數據空缺。為什么?當時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解釋說:在第一個階段之后,將重新判斷格局,其中研究的重點對象是:朝鮮。
撤軍與否,是美國因應“冷戰”結束后的對外政策選擇;而具體到亞洲尤其東亞,被“選中”的朝鮮,又成為決定撤軍與否的關鍵因素。
“冷戰”結束,美國是否仍在亞洲駐軍?這是當時美國決策層激辯的重點問題。以退休的高級軍官為首的防務情報研究中心的報告說:蘇聯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已減少40%,在金蘭灣的蘇軍已撤走50艘艦艇,蘇聯地面部隊已經并且正在撤離亞洲。美國應該從日本、韓國和菲律賓撤走大量美軍。
但是,美國五角大樓方面反對這一報告:蘇聯軍隊的飛機和其他軍備正進一步現代化,轟炸機和戰略截擊機也未受撤軍的影響,因此,美國在亞洲的基地、軍隊和雙邊安全條約仍應保持下去。美國在亞洲駐軍的作用已從防范蘇聯侵略變成地緣政治平衡作用,充當誠實的掮客和最終安全保證者。由于太平洋地區每年貿易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亞洲種族和民族局勢緊張、邊界分歧未獲解決、武器技術提高、武器銷售和毒品走私活動有增無減,美國幫助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最高利益。
根據這份報告發表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1991年8月)明確表示:蘇聯威脅的減弱并不意味著所有危險都結束。隨著美國尋求在“冷戰”結束以后建立世界新秩序,美國發現面臨的敵人不是擴張的共產主義,而是地區不穩定本身。東亞的不穩定因素是什么呢?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切尼訪問韓國之后宣布說:朝鮮的核計劃構成的危險完全消除之前,美國將無限期凍結它從韓國第二階段的撤軍計劃。
美國從亞洲撤軍的第一階段尚未結束,美國即凍結從韓國撤軍的第二階段的所有計劃。很顯然,他們發現的朝鮮的核“事實”,起到決定性作用。
文/李鴻谷 原載于《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