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的下一代巡航導彈核潛艇
美國海軍目前裝備了4艘“俄亥俄”級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該型核潛艇是美國海軍在“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基礎上改裝而來的。由于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的影響,美國將“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數量從18艘削減為14艘,最先服役的4艘潛艇被改造成巡航導彈核潛艇。美國海軍總共改裝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分別是“俄亥俄”號(SSBN-726)、“密執安”號(SSBN-727)、“佛羅里達”號(SSBN-728)、“佐治亞”號(SSBN-729)。改裝的主要內容是移除“三叉戟”Ⅱ導彈,取而代之的是22套或14套“戰斧”常規巡航導彈發射系統,4艘核潛艇總共最多能攜帶616枚“戰斧”巡航導彈,具有很強的遠程打擊能力;利用發射筒接收和輸送特種部隊;潛艇內增加特種部隊居住艙及干式甲板接送艙。
據悉,“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將從2020年開始退役。雖然在新造艦計劃中沒有用于替代“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的項目,但美國海軍目前正在尋求“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替代方案。根據美國海軍公布的方案,將在“弗吉尼亞”級潛艇的基礎上,發展一型對地攻擊能力更強的改進型“弗吉尼亞”級潛艇(有可能命名為“弗吉尼亞”Block V)。在潛艇結構和武器裝備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在“弗吉尼亞”級潛艇上將增加一個巡航導彈艙段,艙段內設有4個巡航導彈垂直發射裝置,每個垂直發射裝置可攜帶7枚“戰斧”巡航導彈,加上“弗吉尼亞”級潛艇原先裝備的12枚“戰斧”巡航導彈,改進型“弗吉尼亞”級潛艇共可攜帶40枚“戰斧”巡航導彈。據美國海軍估計,20艘改進型“弗吉尼亞”級潛艇就可以基本填補“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退役后的戰力缺口。
正所謂窮則思變,在國防預算持續削減和空前緊張的背景下,美軍在不少新裝備發展上開始奉行多軍種通用或現有裝備改進的思路,在“弗吉尼亞”級潛艇基礎上改進出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就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依托現有裝備和技術,在“弗吉尼亞”級潛艇基礎上研制的“弗吉尼亞”Block V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是技術風險小、研制周期短、費用較低的舉措。這種思路研制出來的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既能滿足美國海軍對巡航導彈的需求,其技戰性能較為接近“弗吉尼亞”級潛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美國海軍對攻擊型核潛艇的需求。但另外一面就是這種思路下研制的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會出現一個龜背,并且潛艇長度也長于以往的“弗吉尼亞”級潛艇,對潛艇水動力性能和隱身性能均有不利影響,生存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有媒體稱,美國海軍目前有在考慮另起爐灶,研制一款全新的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綜合作戰能力高于“弗吉尼亞”Block V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筆者認為,如果美國海軍研制全新的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其裝備數量可能在4~6艘左右,數量過少則無法運用裝備規模效應減少采購費用,因此這種想法很可能不會被美國海軍采納。據悉,美國政府在2014財年撥款6億美元用于研究和設計“弗吉尼亞”Block V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據美國相關部門的估計,如果未來美國海軍采購“弗吉尼亞”Block V多用途巡航導彈核潛艇,整個“弗吉尼亞”級潛艇項目的建造費將超出預期的900億美元,這對美國海軍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
值得關注的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是沒有裝備戰略核導彈,不用于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的戰術核潛艇。它是核潛艇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其主要執行的任務包括:為彈道導彈潛艇、航母戰斗群或海上機動編隊掃清航道,實施戰略戰役偵察和海上護航,破壞敵方交通線等,在海軍作戰體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美國海軍一直非常重視攻擊型核潛艇的研制和裝備,其攻擊型核潛艇技戰性能一直名列世界前茅,甚至引領著世界攻擊型核潛艇的發展方向。目前,美國海軍裝備了42艘攻擊型核潛艇(第12艘“弗吉尼亞”級潛艇“約翰·華納”號服役后的數量),型號包括“洛杉磯”級、“海狼”級和“弗吉尼亞”級,其中“洛杉磯”級27艘,“海狼”級3艘,“弗吉尼亞”12艘。
據悉,從2034年起,美國海軍將根據2030年后的作戰環境和技術發展,在“弗吉尼亞”級潛艇基礎上發展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而采購將從2037年開始,每年的采購量為1~2艘。美國海軍和國會預算辦公室都對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的造價進行了預估,分別為32億美元和21億美元。
據媒體報道,美國海軍已經開展新型潛艇的方案分析,預計在9~10年后確定最終方案,在接下來的9年時間里將開展新型攻擊型核潛艇所需新技術的確認、設計和演示驗證。目前,美國海軍已組建了小型團隊開展相關工作,該團隊將與工業部門密切合作,確定2050年左右的威脅情況和潛艇所需的技術。
由于下一代攻擊型潛艇還處于探索論證階段,因此無法具體介紹其技術狀態,但從核潛艇發展規律和美國核潛艇分系統技術發展等信息還是可以窺探一二。隨著現代立體反潛武器的發展,潛艇的生存力和戰斗力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提高潛艇的水下隱身性能不僅是提高潛艇生存能力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提高潛艇綜合作戰能力的必然舉措。提高潛艇的隱身性能主要就是提高潛艇的聲隱身性能,通過控制潛艇的聲場,改變潛艇的聲目標特性,從而提高潛艇的隱身性能。潛艇主要的噪聲源有機械噪聲源、螺旋槳噪聲源、水動力噪聲源等。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的核反應預計將采用SSBN(X)核潛艇新型核反應堆的相關技術,堆芯壽命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自然循環能力更高,最高安靜航速可能會有所提高。根據推進器技術的發展,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很可能采用輪緣推進器,這種推進器將螺旋槳葉尖直接焊接在永磁電機的環形轉子上,通過電機驅動槳葉旋轉,取消傳統的旋轉軸傳遞機械功率的推進方式,噪聲比泵噴推進器更小,可以進一步提高隱身能力。除了采用輪緣推進外,整體式浮筏技術、消聲瓦等降噪技術都會運用到潛艇上,噪聲等級在“弗吉尼亞”級基礎上有進一步降低。
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肯定會采用艇首保形聲吶和拖曳陣聲吶,態勢感知能力進一步增強。在艇載武器方面,新型潛艇的新概念設計還包括新型魚雷和新型遠程反艦導彈,該魚雷射程超過200海里,而反艦導彈很可能是美國目前正在研制的LRASM隱身遠程反艦導彈的潛射衍生型號。在實施魚雷和反艦導彈攻擊時,目標數據可能來源于其他平臺,遠程反艦和反潛能力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對地攻擊方面,新型亞音速隱身巡航導彈將替代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導彈。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也可能是選擇之一,對地打擊能力較現役核潛艇也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網絡中心戰是目前新型武器發展的基本要求,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也將具備網絡中心戰能力,可以與海軍其他平臺甚至其他軍種平臺進行互聯互通。
結 語
核潛艇是美國海軍裝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在國防預算不斷削減的背景下,美國海軍仍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研制和裝備下一代核潛艇。
文/謝瑞強 原載于《軍事文摘》2015年第5期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美國下一代核潛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