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撤軍過程中,中共中央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活動。1958年6月22日,在第一批撤軍完成,第二批撤軍即將開始之際,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了關于志愿軍撤出朝鮮的宣傳工作通知,要求中央及各省市宣傳部門,把志愿軍撤軍與朝鮮戰爭爆發八周年和停戰五周年的日子結合起來進行宣傳,“以擴大效果”。配合新華社播發的志愿軍撤軍公報和楊勇的講話,《人民日報》、《大公報》和《光明日報》除轉載報道外,應發表社論、評論和專文,其他各報也要組織文章。宣傳的重點在兩個方面,“嚴厲譴責美帝國主義發動侵朝戰爭的罪行,熱烈贊揚朝鮮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的英勇氣慨和巨大貢獻”,“要求美國迅速從朝鮮撤出侵略軍,為和平統一朝鮮創造有利條件”;“著重說明中朝人民血肉凝成的友誼和團結的偉大國際主義精神,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對和平事業的重大貢獻”。
中國的撤軍行動及宣傳攻勢,對西方雖有壓力但效果不大。中國的一貫主張是雙方共同撤軍,然后在“有關各方面”共同參與下解決朝鮮問題。 中國宣布單獨撤軍后,美國及聯合國軍的對策是只裁軍、不撤軍,且仍然堅持要在聯合國的安排和監督下進行全朝鮮的統一選舉,以此作為撤軍的前提條件。 美國當然知道,中國和朝鮮均不是聯合國成員國,斷難接受這種主張。因此,以單方撤軍的方式迫使美國撤軍只是制造一些輿論壓力,不可能產生任何結果。不過,撤軍行動及宣傳對于改善志愿軍在朝鮮的形象,密切中國與朝鮮人民的關系的確產生了深刻影響。
實際上,早在1956年底中共中央就已經了解到志愿軍與朝鮮的關系出現了麻煩。據新華社記者的內部報道,志愿軍與朝鮮當局和老百姓的關系日趨緊張。從1954年至1956年8月,共發生志愿軍扣押或侮辱朝鮮政府官員、人民群眾的事件355起,其中最嚴重的幾次是扣留因打獵進入志愿軍防區的朝鮮黨政高級領導人,南日、方學世、樸正愛等都曾被滯留。更經常的是擅自搜查、逮捕朝鮮人員,并進行非法審訊。此外,因汽車車禍、打靶訓練、槍支走火、強奸行兇等事件,造成朝鮮人傷亡417人,其中以車禍造成的傷亡為主。1954-55年,共發現強奸案68起,通奸的數字則十數倍于此。僅1956年上半年,全軍即發現強奸、強奸未遂、通奸案208起。由此產生的私生子不少,部隊移防后,朝鮮婦女背著孩子找到部隊,影響很壞。志愿軍因修建工事、營房和武裝演習等軍事需要,給朝鮮造成的損失也比較嚴重。1955-1956年,志愿軍修建營房占用耕地約800多萬平米。1954-55年,未經朝鮮政府許可而砍伐的樹木達54000余棵。1956年一年,志愿軍在軍事演習中損壞莊稼達11萬坪,合550多畝。在日常生活中,志愿軍官兵不尊重朝鮮人民的情形也很普遍,經常出言不遜,辱罵、鄙視朝鮮和朝鮮人,甚至發生修機場、工事時挖掉朝鮮人祖墳的情況,引起當地人民反感。盡管這些違法亂紀的行為都受到了志愿軍軍法部門的制裁,但這種帶有“治外法權”痕跡的處理方式,還是會令當事國的人民有一種屈辱感。鑒于上述志愿軍違反朝鮮的法律和風俗、傲慢地對待朝鮮老百姓以及干涉朝鮮內政的種種事件,有些朝鮮公民甚至政府領導人把志愿軍看成是占領軍,認為他們侵犯了朝鮮主權,因而提出志愿軍繼續在朝鮮駐守是不受歡迎的。 這些情況無疑大大有損中國在周邊國家心目中的形象,由此產生的憂慮,大概也是促使毛澤東下決心撤回駐朝軍隊的因素之一。
志愿軍幾十萬人的撤離行動,的確為改善與當地政府和人民的關系創造了機會。還在宣布撤軍前,1958年2月13日,志愿軍總部就制定訓令,提出了改善和密切軍民關系的一系列規定,如向人民軍詳盡交代敵情、軍務,無償并完好地移交所有營房營具;消滅一切事故,徹底檢查紀律,做好賠償、道歉等善后工作;部隊行動時要向地方政府和人民告別,如遇歡送必須熱情答禮,等等。志愿軍政治部于2月21日發出《關于志愿軍撤出朝鮮的政治工作指示》,又于6月制定了《撤軍工作十三條》,還提出了尊重朝鮮政府、愛護朝鮮人民的六條公約,要求各部隊做到善始善終,軍隊撤出,友誼長存,號召全體官兵掀起一個為中朝友誼而勞動的高潮。據不完全統計,在撤軍期間,志愿軍移交朝鮮人民軍的各種物資折合人民幣1.57億元,干部戰士贈送紀念品20余萬件,寫慰問信、感謝信3.3萬多封,幫助插秧播種4.8萬畝,鋤草6萬畝,收割1.5萬畝,植樹376萬株,修堤壩8.4萬米,修水渠27.7萬米,修橋271座,修路13.5萬米,修建房屋996間,修建公共場所247處。 志愿軍做出如此舉動和貢獻,朝鮮《勞動新聞》和中國《人民日報》的如下報道應該不是虛言:“朝鮮人民個個滿懷惜別激動之情”,平壤30萬人“鮮花成林熱情歡送”,新義州6萬朝鮮群眾到江邊深情送別。而朝鮮勞動黨平安北道委員長說,朝鮮人民“每一顆善良的心”,都充滿著對中國人民和志愿軍官兵的“無限熱愛、感謝和尊敬”,金日成在送別國宴上說,“朝鮮人民在反侵略斗爭中永遠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應該也是心里話。 整個10月,朝鮮開展了朝中友好月的活動,在此期間還成立了朝中友好協會。 11月金日成訪華時告訴毛澤東,當時有680萬朝鮮人在給志愿軍的感謝信上簽了名。 志愿軍的撤離,的確收到了推動朝鮮對華友好的功效。
不過應該看到,在中國志愿軍撤離朝鮮過程中獲益最大的,還是金日成。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志愿軍撤離北朝鮮與金日成的權力巔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