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對西方世界一直有一種怨恨情結。理解這一點,對理解當今的中美關系非常重要。
當然,怨恨情結,并非中國人特有。在世界近代史上,許多后起民族都對先發達起來的國家產生過怨恨。
現實的不平等滋生怨恨
怨恨,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羨慕、嫉妒、恨交織的情緒。在《民族主義:走...
alvin
7年前 (2018-08-08) 27337℃ 1評論
3喜歡
內容提要:“黃禍論”是西方用以向同種示警,并對日本和中國進行誣蔑、丑詆與尋釁的核心話語之一。其說利用“歷史記憶”掩飾自利的現實目的,對自己在東亞地區的侵略擴張和霸權主義予以合理化,反誣自衛者和潛在的競爭者為“禍”。“黃禍論”泛濫之際,適逢近代日本和中國的民族主義高漲,因而兩者如同...
alvin
7年前 (2018-07-11) 32378℃ 0評論
2喜歡
據最新消息,2016年6月18凌晨,中國前駐法國大使、擔任過包括外交學院院長等多種外交和外事職務的退休外交官吳建民先生,在武漢因車禍不幸罹難。
中國人有所謂蓋棺論定的傳統。吳先生的外交思想與實踐業績,官方自有定論,但值得反思的是,他的去世在公共輿論中所立即引發的尖銳對立。除了官...
rock
9年前 (2016-06-20) 14563℃ 0評論
0喜歡
舊邦新命:中華民國的邊疆自治實踐
近代的轉型,從民族到國家
古代中國王朝對帝力所不及的邊緣地區實行羈縻、分封、分治等政治措施,從性質上看,都是間接統治。這一點使得非漢人群體長期享有實質的自治。從1870年代開始到1930年代末期,清朝與其共和繼承者啟動易間接統治為直接統治的進程,...
alvin
9年前 (2016-05-23) 26167℃ 0評論
0喜歡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然而中國的“近代”卻選擇了一條建設民族國家的道路。因此,建設近代民族國家的實踐,使中國面對過許多必須從理論上加以闡釋、并且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實質性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解釋“民族”與“國民”之間關系的問題。因為在近代民族國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首先意識到的...
alvin
9年前 (2016-05-02) 23871℃ 0評論
0喜歡
?
民族主義能否成為中國統一的理論依據?如果不能,那么如何解釋在世界邁向現代的過程中,早期形成的現代國家,在尋求正當性依據時與民族主義的匯合且得到民族主義的高度支撐,民族主義成為了現代國家的主要特征?[1]如果民族主義是有效的、普適性的理論依據,那么又如何解釋,在中國邁向現代世界...
alvin
10年前 (2015-11-21) 13403℃ 1評論
5喜歡
當中國共產黨率領的八路軍1937年開進武鄉縣時,他們的一名指揮官要求看一下村里學堂的課本。當時只有9歲的肖江河(音譯)依稀記得,那位指揮官對他讀的書不太贊同。如今87歲高齡、又高又瘦而且左眼患有白內障的肖江河回憶起那位軍官的結論:“他說:‘這些都是老書。你們應該讀一些關于抗日的...
sean
10年前 (2015-08-17) 9215℃ 0評論
2喜歡
在民族國家時代,不管人們喜歡與否,民族主義無處不在。自近代以來,民族主義精神始終反映在一個國家的思想、文化、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民族主義(尤其是愛國主義),也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美德。但同時,民族主義也不時地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近代以來各國之間的戰爭,...
sean
11年前 (2014-12-13) 9465℃ 2評論
2喜歡
甲午戰爭與抗日戰爭這兩次中日戰爭,對于中國人來說,始終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然而,正如人類歷史上的悲劇總能比喜劇提供更豐富的人生哲學的啟示一樣,二次中日戰爭的歷史,是我們民族集體經驗中的富礦,只要我們客觀地、冷靜并理性地考察它,分析它,就能從中發掘出有益于我們應對未來挑戰的經驗與警...
rock
11年前 (2014-12-03) 14413℃ 0評論
0喜歡
近年,中國的邊疆動蕩,引起廣泛關注。學界及社會大眾熱烈討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施予各種舉措,但目前來看,極端事件并未停止。最典型的如新疆,暴恐事件漸趨多發高發,2013年,造成人員傷亡的暴恐事件發生了二百余起。2014年剛過三分之一,震動全國的重大涉疆暴恐事件就出現兩起(3....
rock
11年前 (2014-10-19) 9599℃ 0評論
1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