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與中信出版社聯合舉辦“王緝思‘國際戰略探究與思考’研討會暨新書交流會”上,著名國際問題專家、CCG學術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教授發表演講,深入剖析了當下國際環境的新趨勢、中美關系、中國新地緣戰略等問題。
以下是王緝思教授發言實錄:
我根據《大國戰略》這本書的大體內容,談談這么年來研究的體會。
關于中國的國際戰略
第一部分關于中國的國際戰略。談到國際戰略首先要說國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我認為對中國來說大概有三個。第一是政治穩定。第二是國家安全。第三是經濟與社會發展。什么對這些核心利益造成威脅?哪些地方受威脅呢?如果我們去問普通人中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么,他們會說美國就是我們最大的威脅,可是美國威脅到中國的政治穩定是肯定的,但要說美國威脅中國的經濟發展,這好像就不那么準確了。應該說有一些問題可能對我們國家造成的威脅更大,包括非傳統安全,如自然災害或者全球發展不平衡。因此,觀察大戰略必須要有多維視角,不能只是看國際關系。把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結合起來看,才能形成完整的大戰略。
2012年我提出“西進”的想法可能引起了一些注意。至于說后來會不會對某些政策造成影響,我不知道,有人引申是另外一回事。實際上我自己也做了一個引申,即后來寫了《東西南北,中國居“中”——一種戰略大棋局思考》。我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中國可以在世界的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之間,處于“中間”地位。如果這么想的話,美國是遠東,夏威夷是中東,日本是近東,中國才是一個真正處于“中間”的國家。其實,任何國家都可以是世界中心。我去了一趟新西蘭,發現他們比我想象的更認為自己是世界中心。
如果這么看的話,東西方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把它變成政治概念以后,我們會說西方國家怎么樣,東方國家怎么樣,是這么一回事嗎?我想不完全是,這需要我們開拓思路。再說南北,中國是一個南方國家嗎?地理上肯定不是。因為北回歸線是在臺灣那邊劃過來的,但是中國又跟泛指發展中國家的“南方國家”比較相近。中國發展的速度比其他國家快,逐漸會變成發達國家。我們真的想當發達國家是沒錯的,但又不是西方式的發達國家,甚至我們不喜歡說中國是發達國家,這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中國帶著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特性,但是慢慢也會形成某些發達國家的特性,像老齡化問題等等,那是不是可以變成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橋梁呢?現實情況越來越是這樣,而且對于發達國家有利的國際規則,慢慢地對中國有利了。不是說中國想要脫離發展中國家,客觀事實是中國同時具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共性。中國在世界上起橋梁的作用、中間的作用,而不是說永遠什么事情都要站在某一邊。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這是另外一個想法。對于中國是“中間”國家的論述,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中國中心主義”,這可以探討,但是我寫文章的時候,會避免“中國中心主義”的想法。
這里面還包括說中國是陸權國家還是海權國家的問題。我覺得中國既可以是陸權國家,又可以是海權國家。
關于中美關系
關于中美關系,我更側重于看兩個國家的國內政治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如果僅就中美關系而談的話談不深,而且除了中國國內政治、美國國內政治以外,還有全球環境的問題。我和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曾經合寫過《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的小冊子,過了三四年之后再去想這個主題,我認為中美戰略互疑加深了。
在這本書里面,我認為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是“兩個領導權”或“兩個秩序”的問題。中國關心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國內領導權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內秩序。1949年以來對美關系的核心問題就是美國人是不是想把我們的政權推翻?這是我們最擔心和最警惕的事。然而,對于美國人來說,他們并不擔心中國人會把他們的政權推翻,或者改變他們的政治制度。中國沒有想過這么做,也沒有能力這么做。美國關心的是它在世界上的領導權,它試圖主導的國際秩序。“兩個秩序”的問題幾乎就是中美關系的全部。對于美國人來說,它在乎中國國內發生的政治變化和經濟變化,但是更關心中國是否在世界上挑戰美國霸權。我跟美國人說“你們要跟中國人說你們支持共產黨在中國國內的領導”,他肯定不想說,也不能說,因為(對他們來說)政治上不正確。反過來我們自己也不能說支持美國在世界上搞霸權,或者說支持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可是心里要想一想,我們希望他們說一些什么?我想通了這個事,就跟美國人說:“你得說這個話”。他們有時候還是想一想的,有的場合也會說一說,但是這不能公開說,為什么不能公開說?這又是一個政治問題。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王輯思:美國人總是說自己不行,我們不要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