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馬特”準備開展全尺寸模型彈彈射試驗
2015年下半年,俄羅斯完成“薩爾馬特”重型液體導彈全尺寸模型彈的制造,預計2016年初在專用試驗臺上開展首次彈射試驗,檢驗導彈從發射裝置彈出升空的能力。如果順利,下一步將開展導彈全尺寸飛行試驗。
“薩爾馬特”導彈項目從2009年上半年開始啟動,2011年初完成型號設計草圖。2012年,馬克耶夫國家導彈中心被確定為“薩爾馬特”導彈的主承包商。“薩爾馬特”導彈可攜帶至少15個中型或者10個重型核彈頭,射程約10000千米,起飛質量100噸,投擲質量4.3噸,采用地下井部署。導彈的主要特點是攜帶彈頭數量多、彈道靈活可變、可靠性高,采用多種新型專用突防設備和手段,可快速補充大量核彈頭,極大地提高突防能力。俄羅斯國防部2015年初透露,按計劃薩爾馬特導彈于2018~2019年批量生產,2020年前服役,預計首先在位于奧倫堡州的棟巴羅夫斯基與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部署2個導彈師,共計7個導彈團、46套井基發射裝置。
“布拉瓦”導彈成功齊射并考慮系統升級
11月14日,俄羅斯海軍從北方艦隊的弗拉吉米爾·莫諾瑪赫號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上成功進行2枚“布拉瓦”潛射戰略導彈的齊射試驗。導彈從白海海域水下發射,落點為庫拉靶場。俄羅斯國防部稱,飛行彈道參數為標準狀態,然而第1枚導彈抵達堪察加半島后,彈頭未命中目標,發射取得部分成功,第2枚導彈彈頭成功命中靶場目標,完全成功。“布拉瓦”導彈齊射試驗驗證了導彈各組成部分功能及導彈系統自動化裝置的可靠性,而1枚彈頭未命中目標,說明控制系統還有待完善,精度仍需提高。
11月末,“布拉瓦”導彈總設計師尤里·所羅門諾夫表示,“布拉瓦”導彈現已交付,其服役壽命約20~30年,俄羅斯已開始考慮導彈的升級改進,提升導彈系統的有效性并降低成本。
印度:優化結構、完善體系,加快打造陸海結合的戰略威懾與打擊力量
2015年,印度共進行8次彈道導彈飛行試驗(含戰術彈道導彈)均取得成功,包括K-15、“大地”海軍型、“烈火-1/3/4/5”各1次,“大地-2”導彈2次,涵蓋了印度在研和在役的陸基、海基彈道導彈型號。
“烈火-5”遠程彈道導彈首次進行筒式發射
1月31日,印度在惠勒島綜合試驗場成功發射1枚“烈火-5”遠程導彈。此次試驗是印度首次采用移動發射裝置發射“烈火-5”導彈。“烈火-5”為三級固體燃料導彈,長約17米,直徑2米,起飛質量約50噸,射程超5000千米,可攜帶1噸的核彈頭。與“烈火”系列的其他導彈相比,“烈火-5”導彈采用了更先進的發動機、制導控制和戰斗部,如基于慣性導航和現代微型導航系統的高精度激光陀螺,以及采用高速機載計算機、容錯軟件和總線對導彈實施精準引導,確保導彈精度。
本次試射是“烈火-5”導彈的第3次發射試驗,此前2次試驗均獲成功。本次試驗的成功標志著印度已基本掌握筒式發射技術。印度計劃再經過2~3次試驗即可裝備“烈火-5”導彈。
K-15潛射彈道導彈首次成功試射
11月25日,印度成功從“殲敵者”號核潛艇上試射1枚K-15潛射彈道導彈(又稱B-05)。試驗中K-15導彈除沒有攜帶戰斗部外,均為作戰配置。導彈從水下20米處的潛艇上發射,試驗的各項參數均達到預設目標。K-15為兩級固體導彈,射程750千米,彈頭質量180~1000千克,精度較高,并具有在大氣層內低彈道飛行的能力。
印度國防部稱,國產的“殲敵者”號潛艇屬于先進技術艦艇項目,能夠攜帶12枚K-15或4枚K-4潛射導彈和6枚魚雷,該型潛艇再進行2~3次海試便有望服役。本次K-15導彈的成功試射驗證了潛艇發射能力,使印度成為繼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和中國之后又一個具備從水下潛艇發射核導彈能力的國家。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2015年全球彈道導彈發展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