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冬,正在旅屬炮兵團蹲點調研的該旅領導,突然接到軍區通知,讓他們盡快提交模擬藍軍建設試點任務方案。
都說摸著石頭過河,該旅要過的這條“河”,連可摸的“石頭”都很少。該旅原作訓科科長劉博回憶時說:“我們搬到新機關樓后,打開電腦,發現硬盤中空空如也,真的是白手起家呀!”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抱著這一信念,他們兵分多路搜集資料,組織精干人員先后赴總參有關部門、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和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等單位,進行學習請教和搜集資料。同時,全旅官兵齊上陣,旅常委紛紛打電話向熟悉的同學和院校老師借書籍和材料,基層官兵也自發利用休假時機上互聯網搜集資料……
就這樣,他們在東拼西湊中收集整理了藍軍建設的原始資料,并從機關、基層抽調軍事素質較好的干部組成藍軍研究小組,夜以繼日展開研究。與此同時,該旅還發動基層官兵,在全旅范圍開展模擬藍軍研究與訓練論證。他們成立8個重點課題研究組,上至旅長、政委,下到基層官兵,級級有任務,人人有分工。他們還建立藍軍研究資料庫和藍軍圖書館,供官兵借閱學習。
2012年營建施工期間,全軍唯一的藍軍研訓中心在該旅建設啟動。2013年初春,在上級指導下,該旅研究制訂了《模擬藍軍能力建設規劃》,確定了打造“紅藍兼備、形神兼備、攻防兼備”和“知敵、像敵、勝敵、超敵”的模擬藍軍部隊目標。
2013年7月4日,由總部牽頭組織,來自軍事科學院、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等院校的13名知名專家學者匯集一堂,參加該旅召開的模擬藍軍能力建設專家座談會。
會議期間,專家們看到會議室整整齊齊擺放的大綱、配套教材等7大類該旅自主研究的成果,驚嘆不已。一位將軍激動地說:“一個旅級單位,沒有專業人才,在環境如此艱苦、演訓任務這么繁重的情況下,研究出這么多成果,真不簡單!”
在真打實抗上下苦功,逼“紅軍”找對策——
讓“決戰朱日和,打敗藍軍旅”成為“紅軍”目標
2014年6月初,該旅與某裝甲旅扮演的“紅軍”在朱日和擺開了戰陣。
凌晨3時,“紅軍”在地空火力掩護下,成3路縱隊向縱深地域開進,藍軍以警戒遲滯、遠火打擊、障礙遲滯等戰術手段阻止“紅軍”開進。經過一番廝殺,“紅軍”主戰裝備戰損率為13%,藍軍主戰裝備戰損率僅為3.4%。
經過十余小時激烈戰斗,最終“紅軍”戰損率為45%,藍軍戰損率為24.1%,藍勝紅敗。
首戰告捷,靠的是平時的深入探索和刻苦訓練。
自從該旅擔任模擬藍軍部隊以來,每年演習都要占用大量訓練時間。如何科學合理調整訓練時間?如何在有限時間保證訓練質量?
面對一連串的問號,該旅不等不靠,結合自身實際,組織專人到基層調研,邊研究、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
他們針對實兵對抗演習任務安排相對集中的實際,對訓練階段進行調整。訓練時間短,他們就根據自身裝備實際和演習時間,采用“技術訓練訓紅軍,戰術訓練訓藍軍”的訓練方式。為保證訓練質量,他們根據演習場次多的實際,提出“以抗代訓”的訓練方式,將部分戰術訓練內容挪到演習中,邊演習邊訓練,經過實戰錘煉,部隊戰術水平提升很快。
難題一個個解決,能力一步步提高。
該旅在“一聯五抗”實兵對抗演習中,以逼真的藍軍戰法,過硬的戰術素養,精妙刁鉆的打法,一次次讓“紅軍”部隊甘拜下風。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中國第一藍軍旅”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