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此起彼伏
目前,在成像偵察衛星領域有一個特殊景象:昔日成像偵察衛星“大腕”俄羅斯日漸衰落,而以色列、德國、日本和印度正在悄然崛起。
在冷戰時期,蘇聯曾研制和發射了大量的偵察衛星,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種類上都可以與美國抗衡。蘇聯解體后,由于經濟不景氣,俄羅斯偵察衛星日益衰落,衛星發射數量大減,鮮有新型偵察衛星問世。
2013年6月27日,俄羅斯用“飛箭”火箭成功發射了“禿鷹”-E1衛星。該衛星是俄羅斯軍隊的首顆雷達衛星,載有S頻段合成孔徑雷達,既可實現對地面的連續掃描,也可定點觀測,分辨率為1~3米。2014年,俄羅斯成功將“琥珀”-4K2M-9大型光學成像偵察衛星送入太空。該衛星分辨率為0.3米,成像期間可降低近至距地點150千米,把2個裝有膠片的再入艙送回地面。此外,主載荷艙將在衛星任務末期返回地面,將剩余的膠片帶回。
與之相比,包括印度在內的一些其他國家目前也在進軍偵察衛星領域。印度研發的“制圖”2號B分辨率達0.8米。目前,印度正研制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制圖”3號、4號,它們將于2015~2016年發射,全色分辨率0.3米,幅寬為6千米。
結 語
從問世到現在,偵察衛星的發展已有50多年的歷史。目前,有研發偵察衛星能力的國家,都把成像偵察衛星作為主要的發展對象,并將更多地使用雷達成像偵察衛星,進一步提高分辨率,使其逼近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的水平。發展同時載有光學成像和雷達成像兩種遙感器的成像偵察衛星,則是更高級別的目標。
文/謝博 來源:軍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