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此文詳細敘述了斯大林時期,前蘇聯如何干預中國邊疆的歷史,具體地區為中國新疆、外蒙古與中國東北三地。
力主中共早日入疆
斯大林迫切需要一個穩定而親蘇的新疆
1924年,列寧病逝,斯大林經過一系列的政治斗爭取得了蘇聯的最高領導權,開啟了他近30年的統治。當他的目光投向東方時,發現中蘇之間漫長的邊界線上有太多沙俄時代留下的“懸案”——沙皇俄國本是一個歐洲國家,與中國并不接壤,但經過幾個世紀的擴張,其勢力入侵到中國邊疆,形成西段、中段、東段三段有爭議的邊界。到斯大林時代,中蘇西段邊界,有新疆問題;中蘇中段邊界,有外蒙古問題;中蘇東段邊界,有東北的中東鐵路等問題。
三段邊界,斯大林各有籌謀。新疆緊鄰蘇聯,新疆穩定才能讓蘇聯放心搞經濟建設;外蒙古已自立政權,蘇聯紅軍還在外蒙古境內駐扎,蘇聯不必著急;東北有日本虎視眈眈,蘇聯大可隔岸觀火,因勢而為。
所以,斯大林的目光首先鎖定了新疆。
深深認同俄羅斯民族的不安全感
1851年,清政府被迫與俄國簽訂了《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這看起來只是個通商章程,實際上卻是中俄間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沙俄由此打開了新疆的大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英法聯軍攻入北京而結束,沙俄自認為“調停有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規定中俄的西部邊界劃界事宜由兩國派出大員“秉公查勘”,互換記文、地圖。從1862年8月開始,雙方為劃分西部邊界舉行了多次談判,在沙俄的軍事壓力下,1864年10月,清政府代表被迫在《勘分西北界約記》上簽字。這一不平等條約將北起阿穆哈山,南達蔥嶺,西自愛古斯河、巴爾喀什湖、塔拉斯河,東至伊犁九城、塔爾巴哈臺綏靖城的約44萬平方公里領土劃歸沙俄。原本處于新疆中央地帶的伊犁地區一下子成為邊疆地帶。
清朝和沙俄相繼滅亡后,中俄兩國的后繼政權無法回避這些恩恩怨怨。締造蘇維埃政權的列寧,主政僅7年便去世,除了一些“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原則性聲明外,沒有具體措施。他的繼任者斯大林,曾負責過民族事務,對民族和邊疆問題有自己的看法,蘇聯的邊疆政策便有了濃厚的斯大林個人色彩。
1929年12月,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者土地問題專家代表會議上公開宣布:“我們所以采取新經濟政策,就是因為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當它不再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時候,我們就讓它見鬼去。”雖然這句話說的是國內土地問題,但這種唯我獨尊的“斯大林風格”也影響到國外邊界問題。
斯大林出生于格魯吉亞,父親是鞋匠,母親是農奴的女兒。雖是格魯吉亞人,斯大林的表現和思想卻經常有大俄羅斯主義色彩。他曾公開宣稱,俄羅斯民族“是加入蘇聯的所有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蘇聯各民族的領導力量”。俄羅斯民族在發展的早期,由于地處東歐大平原,沒有任何天然的安全屏障,多次遭到外族入侵。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經歷,使俄羅斯民族形成了本能的不安全感。歷代統治者為了消除這種不安全感,都竭力進行疆域擴張。在邊疆地區建立“緩沖地帶”和“勢力范圍”,是俄羅斯保證自身安全的重要手段。斯大林深深認同俄羅斯民族的不安全感。他對新疆的態度,就是要把它變成一個“緩沖地帶”。
給新疆省主席發蘇共黨員證
上世紀20年代,新疆形勢波詭云譎,各方勢力在進行或明或暗的角力。1928年7月楊增新被刺身亡后,新疆便成為金樹仁的天下。金樹仁和斯大林是同齡人,他出生于甘肅河州(今甘肅臨夏),早年入疆,后成為新疆省主席兼總司令。為了鞏固勢力,金樹仁重用河州人,以至當時新疆流傳著“早晨學會河州話,晚上便把洋刀挎”的民謠。但新疆的人才實在匱乏,金樹仁不得不打破地域觀念,于1929年派人前往南京、上海等地招攬人才,其中就有34歲的盛世才。
盛世才與妻子、女兒的合影。( 拍攝時間不詳 )
盛世才1895年出生在遼寧開原一個地主家庭,早年曾在日本陸軍大學學習。接到金樹仁的“求賢令”時,他正在南京國民政府參謀本部第一廳任科長。對于權力欲望極強的盛世才來說,一個小小的科長滿足不了他的野心。權衡利弊后,他選擇到新疆去,并對朋友說,這次進疆是破釜沉舟,有進無退,將來或者做一個東亞紅軍的總司令,不然就找一個“老朽長官”假意殷勤,待其死后繼承權位。再不然就深入該地蒙古部落,偽裝成蒙古血統,求拜蒙古王納為義子,待蒙古王死后再以義子地位統其部眾。
盡管計劃周密,盛世才入疆之初還是大失所望。沒有“老朽長官”提攜他,也沒有蒙古王收他為義子,甚至金樹仁也不信任他,只是給他一些閑差事。
1931年,盛世才的機會來了。甘肅軍閥馬仲英出兵新疆,金樹仁派兵抵抗卻屢戰屢敗,無奈之下只好起用盛世才,任命他為參謀長。盛世才不負所托,協助擊退了馬仲英,嶄露頭角。1932年,馬仲英再次入疆,盛世才被委以軍事大權,屢戰屢勝,被稱為“常勝將軍”。第二年4月,歷史又給了盛世才一次機遇。新疆省政府的一些官員發動軍事政變,金樹仁被迫攜家眷逃出新疆,但發動政變者很快感到無力維持新疆局面,只好請手握軍權的盛世才主持大局。
此時,盛世才的“老東家”、南京國民政府認為直接統治新疆的機會來了,就派人入疆,擺出一副要接收新疆的架勢。盛世才知道,此時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受南京國民政府實際控制,就必須找一個強大的靠山。他曾留學日本,本想向日本示好,但害怕會招致手下主力部隊中3000多名東北軍的強烈反對,甚至倒戈。因此,盛世才把目光投向了蘇聯。
這與斯大林的目光撞到了一起。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正在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迫切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日本入侵中國東北,對蘇聯在遠東的安全構成直接挑戰,由此新疆的穩定對蘇聯顯得格外重要。斯大林非常希望新疆能有一個穩定而親蘇的地方政權,以使中蘇兩國在數千公里的邊境線上相安無事。而新疆其他勢力已成為蘇聯的“后顧之憂”:和盛世才爭奪北疆的馬仲英,正與日本勾勾搭搭;南疆出現的“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背后有英國人的影子。斯大林只能選擇盛世才。
1933年5月,盛世才對蘇聯駐迪化(今烏魯木齊)的總領事孜拉肯表示,愿意進一步增進與蘇聯的友好關系,并在宴會上表白自己信仰馬列主義。飯后,他與孜拉肯在書房談話,讓孜拉肯看他珍藏的《資本論》《共產黨宣言》《列寧主義問題》等書籍。告別時,又送給孜拉肯等人每人一份貴重的禮物。于是,孜拉肯在給莫斯科的電報中稱盛世才為馬列主義信徒。
蘇聯對盛世才進行了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援助。軍事上,蘇聯直接派紅軍入疆,幫助盛世才擊敗了馬仲英和張培元等軍閥,助其控制了新疆全境。經濟上,蘇聯不但向盛世才提供貸款,還派專家、顧問到新疆,幫助建立煉油廠、醫院等。盛世才也投桃報李,提出了“反帝、親蘇、民平(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設”六大政策,其中“親蘇”是核心。
盛世才一度還想通過王明、康生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以便向蘇聯表示忠心。但考慮到新疆和盛世才在當時國內外事務中的微妙地位,中共以“必須請示斯大林和共產國際”為由,拒絕了盛世才的請求。于是,1938年,盛世才干脆秘密訪蘇,受到了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領導人的歡迎。斯大林三次接見他,不但滿足他的全部援助要求,還批準他為蘇共黨員,組織關系隸屬莫斯科政治局,黨員證號碼為1859118。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被斯大林改變的中國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