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是這場“競速賽”中的第二梯隊,盡管他們共有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卻也不甘落后。
自2013年起,印度就連續兩年成為美國軍火最大的買家。俄羅斯對外軍貿中,印度更是占據七成之多。以致俄羅斯《消息報》諷刺說,“印度軍購世界第一,買來的軍隊現代化戰斗力卻不高。”
一些第三梯隊國家也加入軍備競賽。2014年度,馬來西亞國防開支占GDP比例高達1.46%,遠超國際平均水平,自2000年至今,馬來西亞國防開支翻了一番。“城市島國”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最小的國家,卻擁有該地區最強大的空軍。2014年,該國已躋身世界排名前10位的武器進口國。
信任與道德危機
在艦船、飛機等海空力量以及核打擊力量等項目之外,新一輪軍備競賽也在變革之中。
2014年8月初見端倪,美國和中國相繼進行高速武器試驗,莫斯科的講話也表明有意加入這場競賽。
這種滑翔式導彈系統與普通彈道導彈的發射方式大致相同,但軌道不呈現高空弧形,而是在運載工具發射后立即進入大氣層,然后分離出滑翔飛行器。
滑翔式樣導彈系統,曾是上世紀30年代的夢想。直到2011年,美國才成功試射高超音速武器(AHW),飛行距離3800公里。2014年8月,五角大樓再次試射AHW,飛行器從阿拉斯加升空,預計擊中6000多公里外太平洋上的目標,試驗只進行4秒鐘,便被迫中斷,可能是推進器出現問題。
先進的高超音速武器,這只是美國“常規快速全球打擊”計劃的一部分。
“常規快速全球打擊武器的出現,會導致此前在限制和削減戰略核武器領域達成的一切協議化為烏有,破壞戰略平衡。”2013年12月,普京在國情咨文中的講話,表明莫斯科也有意加入這場高超音速武器競賽。不少資料顯示,俄羅斯仍在試驗高超音速機動彈頭,盡管尚不清楚是核彈頭還是非核彈頭。
這種高技術武器的加入,讓新一輪軍備競賽變得相當兇險。沖突中,即便使用非核滑翔導彈系統,也蘊含著升級為核戰的風險。軍事專家擔心,多年來曲折的核裁軍進程,以及幾十輪談判帶來的核機制和信任,有被架空之虞。
自無人機在美軍服役以來,已在全球導致4700人死亡,包括不少平民。五角大樓最近統計說,美軍中已有數百名無人機操作員提交辭呈:當操作員手握操縱桿,指揮無人機向敵人射殺時,慘叫、流血、死亡的圖景一幀一幀出現在屏幕上,這些操作人員感到“壓力山大”。
不過,這并沒有阻止各國追逐無人機的步伐。2009年以來,美國、以色列和俄羅斯都在積極發展和出售無人機。德國、中國、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國則緊隨其后。
2014年,是無人機發展的“井噴”之年。從事咨詢服務的美國弗羅斯特-沙利文公司年中的一份報告說,全球范圍內,以色列現在已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飛行系統出口國;技術上落后以色列15年,俄羅斯依舊在年底造出20噸的重型攻擊無人機。
“隱形化、艦載化,以及自身更好的飛行、偵察和電子數據性能,是未來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方向。”2014年11月珠海航展上,中航集團一名無人機設計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今后10年,全球對軍用無人機的需求至少會增加三倍,年交易額有望達到百億美元。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一場科技推動的新式軍備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