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4年12月12日,俄羅斯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廠舉行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卡薩托諾夫海軍元帥”號下水儀式。
近日,有俄羅斯版“神盾”艦之稱的22350型護衛艦似乎加快了進度。首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2006年開工建造,終于在今年11月份開始海上測試,有望明年服役。第二艘“卡薩托諾夫海軍元帥”號12月12日在北方造船廠舉行了下水儀式。該艦還沒有被稱為“最小宙斯盾艦”的挪威海軍南森級護衛艦大,卻是俄羅斯目前能建造的最大噸位驅護艦。這表明俄羅斯在大中型水面艦艇設計建造方面已經明顯落后于中國。
22350是一型以防空為主要用途的護衛艦,具備較強的防空、反艦和反潛綜合作戰能力,是俄羅斯海軍目前急需的作戰艦艇。22350安裝了四面固定式的相控陣雷達系統,但其雷達陣面在桅桿上,限制了雷達天線的尺寸。22350艦載武器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俄羅斯最新的3S14U1垂直發射系統,該系統類似于MK41,屬于通用型、冷發射、垂直發射系統,可以發射防空、反艦和反潛等多種導彈,每個發射單元可以容納4枚導彈。22350主炮后面有4個發射單元,可以發射16枚反艦導彈。上層建設前面的平臺配備有8個發射單元,用以發射艦空導彈。
整體來看,22350型護衛艦的作戰能力和技術水平在14個擁有“神盾”艦的海軍里處于中下游水平。鑒于俄羅斯軍工最近20年的表現,22350型護衛艦最終形成戰斗力的時間仍然是個未知數。此前,俄羅斯海軍因為對這個堆滿了“新技術”的4000噸級護衛艦沒有把握,于2008年訂購了6艘1135.7型(為印度建造的1135.6型塔爾瓦級護衛艦的俄羅斯版)護衛艦,用以補充研制老化的艦隊,但至今還沒有服役。
2013年,俄羅斯在地中海建立了一支”永久性”的海軍特遣艦隊,主要是為了維護在黑海、地中海地區的國家利益。特遣艦隊由12艘作戰艦艇和軍輔船組成,包括”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彼得·諾夫戈羅德”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和”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這三艘艦艇分別是俄羅斯海軍旗艦、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將三艘旗艦都抽調上陣的窘況,充分說明了俄羅斯海軍已經到了無艦可用的境地。
目前,整個俄羅斯海軍能夠開出港口的5000噸以上水面戰艦只有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基洛夫級彼得大帝號核巡洋艦一艘,光榮級巡洋艦3艘,現代級驅逐艦3艘,無畏級反潛驅逐艦6艘。這些銹跡斑斑的古董分布在四大艦隊,執行海外任務的時候能開多遠都沒有把握,實際戰斗力恐怕連普京都不會放在心上。
在烏克蘭危機久拖不決的情況下,普京繼續執行“強軍計劃”的困難陡增,面臨的軍事壓力卻越來越大。其實俄羅斯真想要盡快重建水面艦隊,中國就有現成的解決方案。從每月一艘的056到保養良好的現代級,價錢公道量又足。俄羅斯付出的只不過是每年多向中國出口幾百萬噸原油而已,甚至都不用糾結新輸油管線。
北緯40°作者賜稿 文 | 落日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俄海軍無艦可用:新盾艦難救急 求助中國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