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中蘇關于處理危機的不同方針
周恩來的聲明和赫魯曉夫的信函并沒有使危機平息下來。由于美國軍艦按原計劃進行護航,9月8日國共之間再次爆發大規模炮戰,蔣艦被擊沉、擊傷各一艘,美艦不戰而退。(103)同一天,美臺海軍在臺灣南部舉行聯合兩棲登陸作戰演習。(104)在澄??諔鹬校Y軍以損失1架戰機的代價擊落米格飛機5架,擊傷2架。(105)9月11日,因蔣軍炮擊廈門大學和美艦再次護航,解放軍開始了第四次大規模炮擊金門,發炮2.5萬余發。(106)同一天,艾森豪威爾發表電視演說,宣布美國無法接受讓其撤軍的建議,表示美國在“武裝侵略”面前決不后退。(107)軍事沖突顯示出加劇的趨勢。
與此同時,中國領導人也試圖打通另外的渠道。9月8日和10日,周恩來兩次接見新加坡《南洋商報》駐香港特約記者曹聚仁,請他轉告臺方,最好主動從金馬撤軍,國共可以再次談判。還答應只要不讓美軍護航,可以在一定期限內準許蔣艦向金門運送給養。(108)9月10日,周恩來還批準了中方為中美大使級會談起草的協議聲明(草案),其重要內容是:中國政府必須收復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如果蔣軍主動撤走,則不予追擊。此后一定時期內避免使用武力實現臺灣和澎湖列島的解放。(109)9月13日,為了緩和局面,毛澤東指示炮擊改為“打零炮”,“使敵晝夜驚慌,不得安寧”。(110)
9月15日,中美大使級會談開始。毛澤東在中方代表王炳南臨行前當面指示他,會談時多用勸說的方法,不要用板門店談判那樣過激的語言,不要傷害美國民族的感情。(111)但會談一開始便陷入爭吵,王炳南為表示誠意,在休息后宣讀了中方的協議草案。美方拒不接受,并于18日提出自己的方案:先?;?,再討論。中方提出指責后,美方表示,只要事實上?;鸺纯?,中方亦不能接受。(112)談判陷入僵局。針對美國的?;鸱桨?,周恩來正式提出了要求美國先行從臺灣海峽撤軍的主張。9月18日周恩來接見安東諾夫,向他詳細解釋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和策略。周在說明了中方的反建議后指出,中方停止開炮的前提條件是美國軍隊必須從臺灣撤走。如果美國接受這一條件,那么雙方才可能真正舉行關于和平解決臺灣地區有爭議問題的談判。鑒于多數亞非國家的立場與中國存在分歧,周恩來表示,希望中立國敦促美國對蔣軍撤出金門做出保證,以此作為對其?;鸱桨傅闹С帧V苓€說,為了強化關于美軍撤離臺灣地區的要求,中國打算加強針對金馬的炮擊力度,如果蔣軍膽敢轟炸中國內地,將給予全力反擊??梢灶A計,到那時蔣介石會要求美軍直接參戰,而美國將處于更加被動的地位??傊?,“我們不想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即中國急于(與美國)達成協議”。(113)毛澤東對周恩來的方案非常贊賞,認為這個新方針、新策略是“主動的、攻勢的和有理的”。(114)然而,莫斯科的想法卻不一樣。
9月6日以后,蘇聯關于臺灣海峽局勢的報道有了明顯增加,大量發表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公眾對中國支持的言論。(115)9月18日安東諾夫交來另一封語氣更加強硬的赫魯曉夫致艾森豪威爾的信,中共中央對此十分滿意(只改動了兩處用詞),認為它是一份“非常好的和鼓舞人心的文件”。三天后,《人民日報》發表了信件的全文。(116)對于蘇聯的做法,就連美國的情報分析官員都認為,“不論這些聲明中宣傳的成分有多少”,“目前的危機已使蘇聯在臺灣問題上做了最強硬的支持共產黨中國的表態”?!氨逼剿坪醪]打算在臺灣問題上實現真正的和解,這種立場無疑較以前得到蘇聯更多的支持”。(117)美國人顯然被表面現象蒙蔽了。實際上,中國的強硬態度只是為迫使蔣軍撤離金門所做的最后努力,而蘇聯政府在表示對中國支持的同時,還另有一番考慮。中蘇同仇敵愾的外表,掩蓋了他們內在的分歧。
9月16日赫魯曉夫在克里米亞接見中國大使劉曉,除對臺海緊張局勢表示不安外,還提出一個建議:為打破美蔣在太平洋地區的??諆瀯?,蘇聯打算向這一地區派遣一支空軍部隊,幫助中國制止美蔣的侵略陰謀。周恩來召集眾人商議后于23日致函毛澤東,擬對蘇聯的建議表示歡迎,只是圖-16轟炸機何時進駐及指揮權問題,還需雙方另行商定。毛澤東在復電中提出,中蘇合作采取何種形式為妥,蘇聯空軍是以志愿軍、雇傭軍還是正規軍的形式參戰?幾天以后,毛澤東給赫魯曉夫回信,婉言謝絕了蘇聯的建議。(118)10月4日赫魯曉夫又來信,提出向中國提供導彈部隊問題。毛澤東考慮的方針是:“地空導彈應賣給我,由我使用,他們派少數人來教。”(119)赫魯曉夫的建議并非只是說說而已,9月25日蘇聯軍方報紙報道說:我們的戰士已經做好準備,一旦需要即可提供援助消滅侵略者。(120)但在中國人看來,莫斯科似乎是不懷好意。事隔兩個月,毛澤東在鄭州會議上說,蘇聯要派導彈部隊和空軍到福建前線,我們沒有同意,因為他們說這些部隊要由他們自己指揮。看來,他們還是想控制我們的沿海,控制福建,就像美軍駐扎在臺灣一樣,以后我們有什么動作都得問他們。(121)劉曉在回憶中說得比較客氣,認為蘇聯這樣做是想把臺灣問題納入蘇美爭霸全球的戰略范圍,以改變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對比。(122)
無論如何,中國的拒絕令赫魯曉夫十分不滿,他后來抱怨說:戰役開始前,中國人要我們提供武器援助和空中掩護,后來我們打算派航空師去,他們反應卻非常激烈,暗示這個建議使他們受到了侮辱和傷害,他們不需要這種援助。其實我們除了想幫助朋友加兄弟外,沒有別的目的。(123)炮擊金門前十幾天,周恩來確實致函赫魯曉夫,說臺灣已經向美國要求供應F-100型超音速戰斗機,因此急需蘇聯提供米格19-C型殲擊機30架、C-5型導彈32000發等武器裝備,并要求一個月內運到中國。(124)蘇聯的建議大概就是針對這件事提出的。中國拒絕了蘇聯空軍和導彈部隊的援助后,米格19飛機和導彈于10月份運抵中國。(125)不久,蘇聯又答應了周恩來提出的提前試制圖-16轟炸機的要求,同意向中國發放制作許可證。(126)赫魯曉夫最終還是按照中國的要求提供了援助,但從他兩次主動要求派蘇聯部隊參戰的情況看,莫斯科未必沒有自己的考慮。
除了對援助的方式有不同意見,中蘇在如何利用外交手段消除危機方面也存在著很大分歧。中國主張通過中美及國共之間的直接談判解決問題,蘇聯卻反復呼吁由聯合國或多邊國際會議處理危機。在9月7日給美國總統的信中,赫魯曉夫沒有直接對周恩來一天以前提到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倡議表態,卻暗示可以召開多國會議,通過“共同努力”消除遠東危機。葛羅米柯9月18日在聯大的發言,也完全沒有提及業已開始的中美會談。而赫魯曉夫在給艾森豪威爾的第二封信中,只是在談到“沒有積極成果”時,才提到這次會談。(127)9月17日《人民日報》以“各國輿論注視中美會談”為題的報道,提到了華沙、開羅、雅加達、仰光。在這串名單中,令人注意地沒有莫斯科。(128)中國政府一向認為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不希望在國際范圍進行討論。9月18日,外交部轉發了中聯部的一個通知,其中特別提到,關于臺灣問題,“防止向聯合國呼吁,如有人提出,中國絕不接受;不允許任何人干涉中國內政”。(129)外交部長陳毅9月20日發表聲明,借批評美國公開表達了這種意愿:“中國政府對于正在舉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是寄予希望的,杜勒斯卻揚言要把中美兩國之間的爭端提交聯合國。而人們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是被無理剝奪了的,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美國對于中美談判究竟有多少誠意?!?130)盡管如此,赫魯曉夫為了在蘇聯的參與下盡快消除危機,還是決定把臺灣問題國際化。
9月27日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討論了蘇聯政府關于消除遠東緊張局勢的措施,即爭取10月初在新德里召開包括中、蘇、美在內的十國首腦會議,討論臺灣問題,并委托蘇聯使館通知中國,蘇聯政府將給各國首腦發信,以取得他們的支持。蘇聯政府還打算就此事與聯大主席聯系,希望得到聯合國所有會員國的理解和支持。(131)安東諾夫于當天向周恩來遞交了蘇聯政府的新建議,周答應盡快給予答復,并長時間闡述了中國的立場,核心意思就是:中國并不急于解決臺海問題,并堅持反對將這一問題交由聯合國裁決。(132)9月28日,副外長張聞天便起草了給蘇聯的書面答復,說明中國不怕事情拖下去,認為“蘇聯除公開表示支持我國以外,似乎不必忙于提出什么具體建議,對于各方面希望蘇聯出面斡旋的要求,也應該表示不急”。至于十國首腦會議的建議,現在提出還為時過早,其內容也還值得研究。(133)未等中國政府做出答復,9月30日安東諾夫又送來赫魯曉夫給美國總統的第三封信,主要內容就是建議召開十國首腦會議。周恩來當時就轉達了中國領導人的初步看法,并請他轉告赫魯曉夫。(134)10月5日,周恩來正式向安東諾夫詳細講述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態度,即決定暫不收復金門,準備發表一個告臺灣同胞書,從10月6日起,停止炮擊7天,此外還建議同蔣介石直接進行談判,和平解決相互之間的問題。至于莫斯科的建議,周恩來明確說,蘇聯政府不應發出第三封信和提出召開十國會議,最好還是繼續要求美國撤軍。安東諾夫提醒說,赫魯曉夫信件的基本思想是避免爆發大戰,特別是原子戰爭。周恩來則指出,現在戰爭的危險已經減少了。(135)蘇聯不得不收回了自己的建議。
周恩來的估計是有根據的,因為毛澤東這時已經決定放棄收復金馬的初衷。10月6日彭德懷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后,臺海局勢便漸漸趨于緩和了。但此時中蘇之間又出現了新的分歧,這就是人所共知的響尾蛇導彈事件。在9月24日溫州地區的空戰中,國民黨空軍發射了5枚美國剛提供的“響尾蛇”導彈,其中一枚墜地而未爆炸。中國政府發動了大規??棺h活動,并將導彈的部分殘骸作為美國的罪證在北京展出。(136)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正在研制空對空導彈的蘇聯軍方的極大興趣,并提出把導彈殘骸送往蘇聯進行研究。但蘇方幾次索要,中方開始不予理睬,后來又推說正在研究這枚導彈,不能提供。這個答復使赫魯曉夫非常氣憤,于是決定拒絕向中國提供本應交付的研制P-12型中程彈道導彈的資料,還通過蘇聯顧問表示了對中方做法的不滿。幾個月后,當中國不得不轉交這枚已經拆卸多次而無法復原的“響尾蛇”導彈時,蘇方研究人員發現缺少了一個關鍵性部件——自動導向系統的紅外線傳感器。赫魯曉夫后來回憶說:這件事傷害了我們的感情。(137)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炮擊金門:蘇聯的應對與中蘇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