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朝日級驅逐艦首艦“朝日”號(JS Asahi DD-119)正式服役,加入駐扎在九州島西部佐世保基地的第二護衛群第二護衛隊。
朝日級只規劃了兩艘,由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建造,基本設計源于新一代秋月級驅逐艦,強化了反潛能力,其他裝備有所削減以控制成本。二號艦“不知火”號已于去年10月12日下水,計劃2019年3月服役。
海自原計劃設計一款3000噸級低成本反潛艦艇,用以填補初雪級驅逐艦退役所帶來的空缺。只是因為這個級別的艦體空間實在無法容納新型反潛和防空系統,不得已才放大排水量。最終確定為標準排水量5100噸,滿載排水量6500噸,全長151米,最大艦寬18.3米,造價760億日元(約合7億美元)。
2013年(平成25年),日本開始編列新型反潛艦25DD(“平成25年度計畫艦型護衛艦”,即平成25財年度通過防衛省預算的驅逐艦)的預算,次年編列了一艘同型艦(26DD)。
“朝日”號搭載的武器型號與秋月級完全相同,包括一門Mk 45型127毫米艦炮,32單元Mk 41垂直導彈發射系統(裝填07式反潛導彈和ESSM防空導彈),兩座MK-15 Block.1B密集陣近防系統,兩座四聯裝90式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兩座三聯裝12式反潛魚雷發射器和一架SH-60K反潛直升機。
從外觀上看,朝日級與秋月級最大的不同是雷達,砍掉的預算基本也是從這里省出來的。朝日級所用的OPY-1A雷達是秋月級FCS-3A相控陣雷達的簡化版,多目標交戰能力縮水。但在前向OPY-1A雷達的上方,朝日級加裝了兩面P-1巡邏機所用的東芝HPS-106相控陣雷達用于搜索潛望鏡。
相較于防空能力的縮水,朝日級全面更新了聲納系統,其配備的OQQ-24艦首主/被動聲吶和OQR-4雙線陣列拖曳聲吶都具備多模信號處理能力,通過處理其他艦艇主動聲吶的回波信號來提高編隊對潛搜索能力。
為便于反潛作戰,朝日級還采用了復合燃氣渦輪電力推進系統(COGLAG),這是海自首次將電力推進系統運用在主戰艦艇上。兩臺推進電機主要用于搜潛靜默航行,通過降低自身噪音來提升聲吶系統效能。有關朝日級定位和設計思路的分析,請見筆者早前的文章《雞賊的25DD與中日海軍競賽》。
日本船舶工業主要由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日立造船、三井造船、住友重機械所構成,技術水平和規模均屬世界一流,而這些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近年來的軍艦制造計劃。為了保持“隨時能大造”的能力,日本常年維持著與自身軍備規模不相稱的造艦水平,其戰爭潛力不容忽視。
北緯40°作者賜稿 文 | 落日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反潛小能手”朝日號驅逐艦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