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遵循自主化系統特色推進技術研發
自學習、自適應是自主化系統的重要特色,它意味著自主化系統的功能在持續動態擴展中,自主化系統的行為方式會基于不斷積累的經驗進行調整。這些特點將極大顛覆目前關于系統采辦的基本概念與流程。
從采辦角度看,以往經驗表明,設計空間越狹窄、采購任務越易成功。相反,要求越不固定,采購成本越高、成功概率越低。對于功能都難以完全界定的自主化系統,基于功能評估費用的采辦模式受到重大挑戰。
從系統測試角度看,傳統測試給予測試對象預設的輸入,通過判斷輸出是否與既定響應特性一致來判斷是否正確實現既定功能。自主化系統功能與行為方式動態變化,基于功能的標準化輸入不再存在,既定響應特性也不再存在,通過傳統測試判斷系統性能是否達標不再可行。
類似挑戰在設計、維護等各個環節都有體現。因此,從自主化系統特性出發,傳統線性推進系統設計、研發、試驗、培訓、運行與維護流程的發展模式要進行根本性變革,讓開發人員與用戶在采辦的各個階段進行合作,使所有工作都在一個平行的聯合環境中完成,如讓建模仿真、試驗鑒定、紅色小組(指以敵對心態專門針對組織機構及其準則、運行理念與系統提出質疑,進而改善產品或流程的獨立組織)審核等均在研發初期介入,且全流程循環開展工作。
4.要放置在軍民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開展技術攻關
2015年年末,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在無人機登記方面引入國家級框架,在最初兩個星期內登記的無人機就達18.1萬架,國防部的無人機規模相形見絀。自主化系統發展與此類似,民用領域龐大的市場決定了巨大的投入,這個投入遠遠超過軍隊的投入。2016中國人工智能大會會議及主辦機構認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產值在2018年有望達到2697.3億元,在2020年有望達到3700億元。為此報告明確提出,與情報體系合作,搜集更多全球各地在軍事相關自主技術方面所取得突破的相關情報,隨時發現將民用領域自主化技術引入軍事領域的契機,并實行技術引進與插入。
但也必須看到,軍事領域的特色決定自主化技術不能“一買了之”、“一引了之”。一些軍事特色突出的挑戰仍然需要軍方持續大力開展專題性攻關。例如:
商業部門通常可構建環境以簡化自主系統的決策制定流程。但在許多軍事任務中,作戰環境隨時變化,無法構建環境,也就無法簡化決策制定流程,無法回避技術挑戰;商業部門可以分解問題,先應用自主系統解決簡單問題,困難問題留待人工解決。在軍事領域的某些應用中,例如強對抗作戰環境下,人工解決自主系統無法處理的問題不現實(如掃雷);商業總體上惡意擊潰網絡系統的行為不多,軍事領域網絡攻擊是一項核心任務,自主系統生存環境明顯比商業領域惡劣。
這些特色決定軍隊要在一些關鍵技術攻關上發揮主導作用,充當主要投入者。
5.要高度重視自主化系統對抗手段研究
自主化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在全球范圍內有明顯的流通性。我們不僅要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自主化系統攻擊他人,同樣要考慮如何防御他人自主化系統的攻擊。報告提出的一些思路值得借鑒:使用欺騙技術打亂以規則為基礎的邏輯、使敵自主化系統內嵌的處理能力超載、或擾亂敵軍供應鏈。在工作層面應當長期開展反自主化系統的研究,要將網絡、定向能、電子戰、情報體系等各方面人才納入到反自主化系統研究力量中來,在訓練演習中,為軍隊對抗部隊配備自主系統與反自主能力等。
結束語
諾基亞沒有及時從傳統手機轉向智能手機,幾乎被剔除出手機主要生產商之列;柯達沒有及時從膠卷相機時代轉向數碼相機時代,直接倒閉,轟然倒塌。軍事領域里德國率先大規模發展的坦克裝甲部隊在二戰初期幾乎碾壓了整個歐洲。歷史無數次用慘痛的教訓表明,如果不能抓住一些關鍵技術的發展機遇,就會被時代所拋棄,就會落后挨打。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報告關于發展自主化技術緊迫性的闡述“本項報告認為,自主系統在國防部各種任務中具有重要作戰價值,但國防部必須迅速行動以實現這一價值。因為對手與友軍同樣能夠利用全球飛速的技術進步。簡而言之,速度決定一切。”
文/馬建龍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美軍“自主技術”發展態勢和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