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周四表示,由于朝鮮政府愿意不惜冒著經濟崩潰的風險,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用于軍事目的,美國主導的通過針對性制裁切斷朝鮮核武器項目資金來源的計劃可能受阻。
最近朝鮮的核彈實驗和火箭發射后,美國、韓國和日本都對朝鮮采取了經濟制裁措施,聯合國更是實施了20年以來最嚴厲的對朝制裁。然而,一些長期的朝鮮局勢觀察人士稱,除非是徹底的經濟崩潰,否則沒有其他力量能迫使朝鮮領導人停止核計劃。
位于首爾的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助理教授德勒里(John Delury)說,即便朝鮮人勒緊腰帶,軍費也一定是最優先保障的。德勒里指出,20世紀90年代中期朝鮮經歷了毀滅性的大饑荒,超過100萬民眾餓死,在那樣的情境下朝鮮依然沒有削減軍費。
大饑荒末期,在現任領導人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領導下,朝鮮采用了“先軍”政策,將軍事擺在絕對優先的地位,將經濟資源源源不斷地投入到軍隊中。
金正恩繼續將朝鮮本就有限的收入投入到武器研發中。在掌權后不久,他就將發展核武器定為政府的指導原則。
2014年,金正恩在飛行表演現場。圖片來源: Reuters
聯合國的最新制裁意在對朝方用于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資源進行釜底抽薪,從而阻止朝鮮達到上述目的。西方外交人士估計,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朝鮮用于核武器和導彈項目的經費已達到約40億美元。
由于認識到與朝鮮的貿易可能會助長朝鮮的武器研發,聯合國首次對朝鮮的煤炭和其他礦產等主要出口產品實施了制裁。中國海關數據顯示,朝鮮每年出口煤炭價值10億美元,再加上鐵礦石和鐵的出口額,合計約占該國出口總額的一半。
朝鮮幾乎所有的礦產都出口到了中國,但根據新的制裁措施,只有那些出口所得款項被證明將用于朝鮮武器計劃的煤炭、鐵礦石和鐵出口,才會遭到聯合國的禁止。倫敦智庫皇家聯合軍種研究院(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朝鮮制裁專家伯杰(Andrea Berger)認為,這意味著朝鮮的出口不太可能遭到持續的干擾。
首爾亞洲戰略研究所(Asia Strategy Institute)朝鮮問題分析員Park Syung-je稱,制裁并不影響朝鮮的紡織品和海產品出口,而這兩種產品占朝鮮出口總額的25%。此外,制裁也不涉及朝鮮的勞工輸出。人權組織估計,在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如奴隸一般惡劣的環境下工作的朝鮮勞工每年能給朝鮮政府帶來數億美元收入。
聯合國制裁的其他條款可能會導致朝鮮的外匯流失,但不清楚流失的規模有多大。金融制裁可能會凍結朝鮮在一些外國銀行賬戶中的資金,而且如果對航空燃油進口的禁令影響到朝鮮的商業航班,則會對該國的旅游收入造成打擊。
韓國方面已經關閉了一個位于朝鮮境內由朝韓雙方共同運營的工業區,稱該工業區每年為朝鮮創造約1億美元收入。但這一金額對于一個宣稱每年政府預算約70億美元的國家而言似乎影響不大。經濟學家估測,朝鮮經濟在過去數年間增長了1%到2%,原因是私人市場的出現為該國提供了新的收入來源。
最新一輪制裁所產生的影響可能需要數月時間才會逐漸清晰。許多分析人員表示,朝鮮核計劃戰略思路的變化取決于中國愿意執行新制裁的力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周四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一貫切實履行相應國際責任并恪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但在周四聯合國通過制裁決議數小時后,朝鮮從本國海岸發射了六枚短程導彈,釋放出挑釁信號。朝鮮官方媒體的報道顯示,金正恩在一天前訪問了一家導彈工廠,強化了朝鮮的先軍政策。
一家韓朝合營汽車企業的前負責人Park Sang-kwon稱,在他最近于平壤與金正恩親密助手的一次會面中,也獲得了朝鮮持強硬態度的類似信息。
Park Sang-kwon在近期接受電視采訪時轉述稱,朝鮮主要間諜機構負責人金永哲(Kim Yong-chol)表示,朝鮮沒有哪一天不受制裁,朝鮮不會因此走向衰亡。
文/Alastair Gale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先軍政治主導下,制裁朝鮮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