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從動物群體走向理性群體,產生了一個智慧社會。社會學家認為,因為人類記錄了自己的記憶,所以積累了智慧。
動物與人類唯一的區別是,動物沒有記憶或沒有記錄的能力,而人有用文字記錄的能力。
從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記錄分析,孔子的中庸之道具理性社會的特質。
西方現代經濟學家稱之謂“中產社會”。
據說,中產人數超過一個國家總人數一半以上的社會稱為中產社會。這也是孔子和柏拉圖描述的理想社會。
原始社會和野蠻社會,用暴力和戰爭破壞了中庸之道。中國儒家與法家一致認為是皇帝稅賦太重造成民不聊生,逼上梁山,天下大亂所為。
每一次改朝換代,新君都吸取前朝教訓,減免天下稅賦,若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休生養民,江山可望五百年不變。若官僚舊制復萌,收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早則二世,晚則三世,必定天下大亂。
五千年中國社會史,重復著分分合合的循環。將社會平衡到一個中產社會才國泰民安。
盛唐大宋就是史上最中庸的中產盛世。
唐、宋和明都毀于邊犯。因為盛唐大宋富明都被北方的窮人游牧族所打敗而失去了中產社會的樂園。
美國著名史學政治家福山說,人類的共同先祖是從非洲走出來,演化的階段大致相近而成的。他說,各人群為了生存和發展,所要處理的問題、所需競爭的資源、必得響應的挑戰也大致相仿,盡管所處的環境差異顯著。
他以中國歷史為例證明,良政美序就是中產社會。一旦失去社會中的貧富人數的平衡,社會就動亂了。
更有甚者,德國十九世紀的政治理論家卡爾?馬克思提出無產階級社會大同世界的理想,去達到貧富平衡的共產主義理論。結果,拉開了20億人口的共產主義同盟與中產主義同盟之間的差距,爆發了一百年的世紀冷戰。
鄧小平繼位之后,放棄了均貧窮的共產主義圍城,開始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革開放。35年時間,中國人均收入從不到100美元,提升到6000美元。制度和執政人沒有改變,中國社會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經濟大國。
習近平繼任之后,宣布十年內要讓中國人均收入翻番,也就是人均收入達到12000美元。
這就是現代版的中產社會標準。屆時,中國將主流全球的消費市場,成為世界經濟文化中心。復興第二次盛唐大宋富明的昔日風光。
如果,習近平的美夢能實現,證明了中產社會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無關,只與執政者對治下民眾的盡責(political accountability)有關。
用孔子的話講,政權是民無信不立。而要民信之矣,必先足食。把經濟搞上去,讓社會貧富差距平衡。用現代化講就是實現中產社會。
古代的農耕中產社會的足食是耕者有其田,輕稅免役。現代的工業中產社會是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數60%。中國經過34年的農民解放已經達到了。第二步是人均收入過1萬美元,中國尚末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這時,有民主派出來爭要民主權力。有反民主派出來發難要壟斷權力。有中間派出來要漸行漸改。
在中國兩岸三地的國情下爭權奪利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政治斗爭。至少,他們爭論的民主政治不是經濟學的問題。而是政治學的問題。此兩者同出于政府職能而異名,不能混淆。
政治學是研究權力的學問。經濟學是研究竟爭的學問。只有社會學才是研究社會貧富差距的學問。
中產社會屬于社會學范疇。更趨向于研究人均收入引起的社會各方面的變化問題。
例如,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認為有產階級高速發展社會的同時,剝削了無產階級而自取滅亡。
工業化社會學認為啇業交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貨幣理論是貧富差距的杠桿。
解開中產社會之謎不是馬克思主義,也不是民主政治,更不是倫理學的是是非非,絕不是經濟學的自由市場經濟,而是貨幣杠桿理論。
只要一國的貨幣國際化,這個國家就成為了中產社會!簡單地說,貨幣大于美元的國家是富裕社會,貨幣基本穩定匯率的社會是中產社會。貨幣貶值大的社會是頻于破產社會。
中國人民幣還未國際化。中國還是窮人社會。
文/馮夢云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