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空間進攻領域以在軌操作技術為突破重點
世界主要航天國家高度重視進攻性空間對抗系統的發展,大力發展在軍民領域均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在軌操作技術、空間碎片清除技術等,隱蔽性和策略性的發展空間進攻技術。
在軌操作技術從低軌向高軌延伸。美國和俄羅斯在掌握一定低軌反X能力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地球同步軌道在軌操作技術演示驗證,謀求全軌道高度反X能力。作為“鳳凰”計劃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DARPA先后提出“蜻蜓”(Dragonfly)項目和“同步軌道衛星機器人服務”(RSGS)項目。“鳳凰”計劃、“蜻蜓”和RSGS等項目開發的技術均可用于偵察、監視和攻擊在軌衛星,為美軍空間攻防儲備堅實的技術基礎。2015年10月,俄羅斯機密衛星 “盧奇”在國際通信衛星組織的兩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之間停留了5個月,期間多次進行軌道機動的操作,曾機動至與國際通信衛星組織衛星相距僅10千米的位置。俄羅斯進行的在軌機動操作表明其在具備地基定向能和共軌式反衛星技術基礎上,正在發展天基操控的新型反衛星技術,這將進一步增強俄羅斯的空間威懾能力。
多國研究空間碎片與廢棄衛星清理技術。空間碎片清除技術與廢棄衛星清理技術具備潛在的空間對抗能力。近期,俄羅斯、歐盟和日本等國積極開展碎片清除與廢棄衛星清理技術的研究和試驗。俄羅斯計劃2016-2025年設計并建造一款“清理者”航天器,用于清除地球同步軌道上報廢的衛星和火箭上面級。該航天器可以接近、捕獲在地球同步軌道的任意目標,未來將具備很強的反X潛力。歐空局(ESA)在失重環境下測試了利用漁網捕獲空間垃圾的技術。在此測試成功的基礎上,ESA將于2021年在空間部署漁網空間垃圾捕獲系統。日本正在研究一種準確、快速且低成本的跟蹤并清除軌道空間碎片的方法。目前日本正計劃在國際空間站進行試驗,以證明該方法的可行性。未來,研究人員希望設計出一種飛行器,可進入800千米的極地軌道執行空間垃圾清理任務。
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發展
以私人投資航天活動和產品、航天服務商業化應用為標志的商業航天,正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太空探索技術(SpaceX)公司、藍源公司、天空盒子成像公司、維珍銀河公司等一大批新興航天企業崛起,日益成為航天科研生產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太空”跨界融合開辟了新的太空開發思路,大量私有資本涌向航天領域,將航天活動從以政府投資為主推向政府與私人共同投資的新時期。
(一)政府密集出臺政策文件支持商業航天發展
美國的商業航天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政府近期不斷出臺各類政策鼓勵和促進商業航天發展。2015年10月,美國地理空間情報局發布《商業地理空間情報戰略》,尋求利用商業衛星產業、運營商和數據分析公司的技術優勢,提高采辦靈活性;2015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美國商業航天發射競爭力法案》,允許美國商業公司將從小行星和其他地外天體開采的礦產資源帶回地球,將進一步激發商業公司開展深空探測的興趣。2016年1月,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首個《商業航天政策》,指出利用商業航天能力滿足氣象觀測需求的背景、目標、用于、原則、措施以及管理機構,該政策朝著打破美國長期僅依靠政府力量提供氣象服務的傳統邁出了重要一步。2016年9月,NOAA授予GeoOptics公司和“尖頂全球”公司一份總價值106.5萬美元的商業氣象數據試點項目合同,期望通過該項目進一步增強對商業衛星數據的使用。
(二)商業航天項目異常活躍
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成熟、新興技術與航天技術深度融合,航天發展新業態、新概念層出不窮,商業航天領域不斷擴大。商業航天從傳統的商業衛星應用擴展到商業運輸與載人服務、建設太空互聯網并提供接入服務、發展個性化天基遙感應用服務,并籌劃在低地球軌道建立商業空間站、開展好小行星采礦等。
美國行星實驗室公司正在向太空密集發射名為“鴿群”的立方體衛星,采取“長期在線”工作模式,無需對衛星下達指令即可在網上自助獲取全球持續圖像,可實現全球近實時觀測;美國天空盒子公司正在發展由24顆微小衛星組成的商業星座系統,可提供基于互聯網和云計算的商用數據分發服務,將衛星遙感應用水平推向一個新高度;美國OneWeb公司準備發射648顆小衛星在地球約1200千米的軌道形成一個衛星網絡,向地球發射互聯網信號,預計2018年運行;SpaceX公司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建立一個約4000顆小衛星組成的全球通信衛星系統,提供無縫覆蓋的移動互聯服務;行星資源公司、深空工業公司等已提出小行星采礦計劃,正著手研制前往小行星及其他天體進行礦產資源開發的航天器。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2016年國外軍事航天發展態勢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