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塔納島的居民還在升起象征著約翰·佛洛姆的美國國旗。
類似的恢復民族傳統(tǒng)與地位的運動在不同情況下也被稱作“復興運動”“本土主義”,比如“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猶太復國運動,甚至包括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暴行。
被惹急時你很可能會下意識用家鄉(xiāng)話爆粗,同理,太平洋土著生活在一種以巫術和宗教來解釋世界的傳統(tǒng)中,遇到疑惑時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巫術的、宗教的解釋。
另一方面眼瞧著西方工業(yè)社會帶來的物質豐饒,自己只能敲椰子啃野獸,心理能平衡才怪呢。“燒死這幫秀優(yōu)越感的現充”,有了這個共同愛好,土著們在資本主義擴張大潮中團結起來,因此而形成緊密團體,因此而有了政治運動,又因此而最終得了自治權。
一言以蔽之:現代化來得太猛了。
盡管現在島民已經再次接觸到了現代文明,卻依舊堅持信仰。人類學家問島民:“這么久了船貨之神還沒來,你們?yōu)槭裁催€要等下去?”
“你們等耶穌不也等了兩千多年嗎?”
根本沒法反駁。
參考文獻
楊江:《船貨崇拜——殖民主義與斐濟的發(fā)展》,《民族譯叢》1990年第3期
張勇:《所羅門群島莫羅運動探析》,《太平洋學報》2014年第11期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總有一種人啊,把美國人當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