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轉基因,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棉花
故事發生在1992年。這一年的棉鈴蟲大爆發,差點把中國的棉花產業搞垮了。
棉花是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也是極為寶貴的戰略物資。但是棉花這種植物又特別招蟲子,棉花新發的芽和花骨朵是棉鈴蟲最愛吃的東西。棉鈴蟲啃過一遍的棉花,你遠看好像沒什么問題,綠油油一片都還在,但是花都死了,自然結不出真正產棉花的棉桃。
為了殺蟲,就需要大量使用農藥。當時全中國三分之二的農藥都用在棉花上,使用的主要是菊酯類農藥,蟲害嚴重的時候隔一天就要打藥一次。這樣大量使用農藥的結果,是讓棉鈴蟲不斷對菊酯類農藥產生抗性。在1992年的時候,棉鈴蟲對菊酯類農藥的耐藥性突然增加了一萬多倍,等于農藥差不多完全失效了。當時不僅是撒農藥沒有用,有人把棉鈴蟲抓住直接在農藥里泡一下,拿出來扔到地下還是活的。這個時候有家里養的雞跑過來把棉鈴蟲吃掉,結果沒被農藥殺死的棉鈴蟲直接把雞毒死了。這么大量使用農藥不僅對雞危險,對人也同樣危險。如果撒農藥的時候防護措施沒有做好,很容易撒農藥的人自己中毒。當時每年記錄在案因為農藥中毒死亡的農民有一萬多人。
農藥失效之后,農民們對棉鈴蟲等于束手無策了。當時的朱镕基總理甚至在電視上示范用手抓蟲,但是棉鈴蟲實在太多了,人用手根本抓不過來,好多地方那一年的棉花徹底絕收。
當時大家也不懂什么轉基因,就是要找解決問題的辦法。1995年的時候轉基因棉花被納入863重大研究專項,也是在這一年河北省開始試驗種植轉基因棉花,1997年就在華北地區大范圍推廣。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越來越少有很多種原因,但是如果沒有引入當年的轉基因棉花,華北平原可能可能就徹底沒人敢種棉花了。
引入中國的這種轉基因棉花是美國孟山都公司研發的Bt基因抗蟲棉。為什么這個Bt基因抗蟲棉不怕棉鈴蟲呢?因為棉花的基因里,被加入了蘇云金芽孢桿菌的一個基因片段,能夠產生一種叫Bt蛋白的蛋白質。棉花加入這個基因之后,就會在植物體內不停生產Bt蛋白,棉鈴蟲吃了就會死。農藥都毒不死的棉鈴蟲,吃了Bt蛋白就死,是不是Bt蛋白比農藥毒性還強呢?
不是這樣的。Bt蛋白只能殺死特定集中鱗翅目昆蟲,棉鈴蟲恰好屬于這類昆蟲,所以吃了就死。別說人和動物,就算是其它不屬于鱗翅目昆蟲的棉花害蟲,吃了也一點事沒有。這種蛋白質不是有毒,是鱗翅目昆蟲消化不了,對于其它能消化的生物當然無害。
這種例子身邊其實很常見,比如巧克力,對于人類就是美味的食物,可是狗吃了巧克力就會死——不是巧克力有毒,是人能消化巧克力,狗不能消化巧克力。更有意思的是,Bt蛋白還曾被當成有機農業的殺蟲劑,從20世紀20年代就有人生產銷售,只是由于它價格昂貴并且降解很快所以沒法大規模應用。
還有一個問題,大量使用農藥讓棉鈴蟲產生了抗藥性,大量使用這種轉基因棉花會不會也讓害蟲產生抗藥性?根據進化論的原理,這個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所以提前就要做好準備。美國在種植轉基因棉花的時候,會要求一英里之內必須一小塊地專門種植普通棉花,就是為了讓害蟲吃,這樣就把可能出現的抗蟲基因稀釋掉了。中國的情況很特殊,沒人理這套,但是因為地里種的農作物種類很雜,相當于有能讓棉鈴蟲吃的普通植物。從1995年開始,這個Bt基因抗蟲棉已經在中國種了快20年,還沒有發現對Bt蛋白具有抗性的棉鈴蟲。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擔心中國的農業被一家美國公司控制了,這要長期壟斷可怎么辦呢?事實恰恰相反,第三年孟山都的好日子就過完了,之后的種子銷售量一路下滑。雖然中國現在95%的棉花都是轉基因棉花,但是孟山都的種子市場份額微乎其微。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唄。把蘇云金芽孢桿菌的基因放進棉花的基因里很困難,但是棉花一旦有了這個基因之后,其他人就可以用簡單的雜交方法把包含這個基因的種子培育出來。孟山都要覆蓋前期投入的研究成本,當然會比盜版種子賣得貴。這就和盜版的微軟Windows操作軟件一樣,如果沒人管,絕大部分人會選擇功能一樣但便宜很多的盜版軟件。
但是這樣做真的占到便宜了嗎?由于孟山都公司在中國市場收入很少,所以就不愿意把最新的產品拿到中國來銷售。印度早就種上了第二代的轉基因棉花,但是中國仍然在種植當年盜版來的第一代——人家知道一引進第二代立刻也會被盜版。
此外,還有人認為轉基因棉花導致另外一種名叫盲蝽蟓的害蟲流行起來,事實上的邏輯恰好相反。在用大量農藥對付棉鈴蟲的時代,盲蝽蟓這種害蟲抵抗農藥的能力更差,所以沒等棉鈴蟲死光就先消失了。正是由于轉基因棉花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才使得盲蝽蟓這種害蟲有機會再次出現。為什么盲蝽蟓不怕轉基因棉花的Bt蛋白呢?因為只有鱗翅目昆蟲吃了才死,盲蝽蟓是半翅目昆蟲所以吃了沒事。從國內的轉基因環境看,咱們恐怕短時間內是沒法指望用轉基因的辦法對付盲蝽蟓了,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農藥使用量。
沒有轉基因,中國人的大豆嚴重依賴進口
縱然轉基因千好萬好,假如我就是不喜歡它,壓根不碰轉基因那些好處行不行?
很可惜,答案是不行。轉基因作為一種現代育種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一環。如果堅決抵制轉基因,很可能你這個落后的農業被更發達的外國現代農業徹底取代。
拒絕轉基因導致某種農作物全面潰敗的故事仍然發生在中國,越來越沒有人種植的農作物是大豆。
大豆起源于中國,中國人從公元前 2800 年就開始種植大豆,到現在已經種了5000年,大豆的歷史和中華文明的歷史一樣長。司馬遷的《史記》中有“五種,黍稷菽麥稻也”的說法,“菽”即為大豆。大豆這種植物對日照條件較為敏感,沒太陽長不好,中國也有非常適合大豆生長的地方——東北,這里地區緯度高,夏季日照時間長,還有富饒的黑土地,很適合大豆生長。
那中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多不多呢?非常多,并且是連年增長。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2011 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為 5263萬噸, 2012是5750萬噸,2014年是6340萬噸,基本是每年增長10%。
那中國自己的大豆產量是多少呢?只有1200萬噸左右,是進口量的五分之一,并且近幾十年來種植面積是越來越少。
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為國外用了邪惡但產量高的轉基因大豆種子,用壟斷的方式擠垮了正義但產量低的中國大豆種子?其中的原因遠比轉基因技術復雜。進口大豆始于90年中期,可是中國種植大豆面積減少從七十年代就開始了??梢哉f,中國大豆不僅輸給了外國大豆,還在國內的農業競爭中輸給了其它農作物。
(一)寧可種雜交玉米,不種非轉基因大豆
農民種地,以前是為了自己的口糧,那是想吃什么種什么。如果是為了掙錢,就必須考慮投入和產出,賣的錢越多、需要投入的精力越少,這種農作物就越劃算。
大豆的價格上漲雖然比玉米快一點,但是招架不住玉米產量增加得比大豆快太多了,種大豆很快就成為一件非常不劃算的事情。
中國是一個非常缺耕地的國家,一直說要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土地越是珍貴,就越是應該投入到效益更好的農作物上去。中國大豆效益之低,不用外國大豆來比,連國內其他農作物都比不過,這才是中國大豆衰落最重要的基礎原因。
截至 2010 年,中國主要農作物當中效率值最低的就是大豆,它占用了4. 9%的耕地,產值卻只占中國農業總產值的 0. 8%。水稻、小麥和玉米這樣的谷物占用了56. 1%的耕地面積,創造了14. 9%的產值,單位面積產生的效益雖然比不上大棚蔬菜,但比大豆足足高了50%。
如果拿中國大豆和國外大豆比,差距更大,不光是轉基因種子方面落后,是整個農業生產方式徹底落后,不僅產量低、投入高還對環境破壞更嚴重。中國用7%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這樣的代價是中國農業消耗了全世界35%的化肥,實在不能算可持續發展。
外國怎么種植大豆?讓我們來看看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沒有轉基因,中國人吃什么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