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高清精品?ⅴ_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_亚洲?v中文无码字幕色下药,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精品av,色欲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激情

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科院:我國西北變“暖濕”了沒?

科技 rock 18230℃ 1評論

最近氣象學家黃建平教授團隊在《大氣科學進展》發表文章綜述了中國半干旱區的變化,指出:1994年至2008年間,中國的半干旱地區比1948年至1962年間增長了33%,這主要是由半濕潤、濕潤區轉干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西北區域干濕趨勢變化的研究不少,各個研究之間結論差別還不小,甚至完全相反,其中的差異主要集中于三個問題,這些都是研究中的“坑”:

1)趨勢的分析需要注意計算趨勢的時間段,目前在對西北干濕變化的研究中,如果數據起始點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及以前,則大多得到“暖濕化”的趨勢,而如果主要討論過去30年的變化,則主要得到“干旱化”的趨勢,趨勢分析一定要與研究的時間段對應起來,不然不具有可比性。

2)干旱指數的不一致,各個研究之間的不一致,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所參考的干旱化指數,其中的核心為是否考慮到了溫度增加引起的蒸發變化,由于各個指數基于不同的參數,有各自適用的區域和氣候特點,是否適用于西北干旱區,其實是個很值得深入討論的科學問題。

3)西北區域站點稀疏,部分數據缺乏其他數據的印證和檢驗,數據的代表性和可用性也值得深入討論,這也會影響最終的結論。

5.植被變化≠氣候狀態變化

西北地區植被覆蓋的變化有多個影響因子,例如,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已經有20年,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人為保護作用是很多地方變綠的主要原因。另外,新疆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工程,投資超過100多億,對于塔里木河的河流健康和生態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部分植被的恢復來源于治理工程的效果。全球變暖帶來冰雪消融加劇,部分水資源的增加,并不是來自于降水和環境的改善,而是冰凍圈衰退的結果。

沙漠和戈壁并非不毛之地,只要有降水,就會有綠色和生機,除了考察短期的綠色之外,還要考察植物存活的時間與持續性,考察整個季節的變化,以及較長時間的變化。

筆者專門咨詢了研究北方干旱化的一位業內“大?!?,“大?!敝v述了一些考察的經歷:

2012年參加中科院天山南北水資源考察,那個地區以前打的井有一半以上抽不上水,說明降水的增加并沒有使這里的水資源格局發生質的變化。在河套地區的幾次考察中,當地的水利部門在座談會上強調,河套地區的缺水狀況還是比較嚴峻。

因此,短期的植被變化并不代表著西北地區氣候改善。事實上西北地區降水日數并未顯著增多,降水量增多很大程度是因為單場降水變得更強。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出現極端降水的概率加大。極端降水對一個地區長期的氣候并不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反而會造成一些氣候災害。

1000-8

圖8. 2019年7月,兩場雨之后,敦煌的沙漠里長出沙蓬的幼苗。

西北地區近幾年確實不少地區出現降水增強,以敦煌為例,敦煌年平均降水量為39.8毫米、夏季降水量22.5毫米、7月降水量10.7毫米,在2019年7月6日和7月16日下了兩場暴雨,敦煌市的降雨量分別達到19.1mm和22.6mm,兩場降水總量即超過敦煌市年平均降水量。在降水之后,敦煌戈壁灘里泛起了白白的鹽花,并且生出無數的小草,確實是讓人可喜的變化。然而天氣和氣候有著本質的差別,天氣指的是短期的過程,而氣候是較長時間的平均,因此某一年的天氣過程并不意味著長期趨勢的扭轉,需要多考察幾年。

6.未來的變化

盡管氣候模式預測未來西北降水量會有所增加,但是模式間的一致性較差,說明目前氣候模式對這一區域的預估還存在不確定性,多模式合成的降水增幅不超過30%,遠不足以產生干濕狀況的質變。

1000-9

圖9.多模式比較計劃給出的在高排放情形下(RCP8.5)全球降水的增幅,西北區域并不是全球降水變化顯著的區域,模式間的一致性較差,說明目前氣候模式對這一區域的預估還存在不確定性,多模式合成的降水增幅不超過30%,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區域極端干旱的氣候狀態。圖片來自于IPCC AR5(2013)

7.總結與思考

盡管西北部分地區出現了短期降水過程和植被改善,但是一個區域的干濕狀況取決于降水與蒸發的共同作用。西北大部分區域降水量遠低于潛在蒸發量,部分區域甚至相差一個數量級,目前的降水增加并不能從質上改變這一區域干旱的狀況,西北變“濕”基本上是一個偽命題。

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西北區域溫度的增幅遠超全球平均和東部區域,由此帶來的潛在蒸發量增加巨大,在大部分區域遠超降水增幅,導致這些區域干旱化更為嚴重。

天氣和氣候有著本質的差別,天氣指的是短期的過程,而氣候是較長時間的平均,因此某一兩次的天氣過程并不意味著長期趨勢的扭轉,需要多考察幾年。

我國北方大部分區域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堅持20年,生態得到顯著的改善,應繼續堅持。西北區域屬于我國極端干旱區域,隨著經濟發展,水資源和生態壓力將持續存在,不可盲目樂觀。

發展節水技術、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生態將是西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參考文獻

[1] 施雅風, 沈永平, 胡汝驥. 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的信號、影響和前景初步探討. 冰川凍土 2002; 219-226.

[2] 施雅風, 沈永平. 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的信號、影響和前景初探. 科技導報 2003; 54-57.

[3] 馬柱國, 符淙斌, 楊慶, et al. 關于我國北方干旱化及其轉折性變化. 大氣科學 2018; 42: 951-961.

[4] Huang JP, Ma JR, Guan XD, et al. Progress in semi-arid climate change studies in china. Adv Atmos Sci 36: 922–937, doi: 10.1007/s00376-018-8200-9.

[5] Shi YF, Shen YP, Kang E, et al. Recent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 in northwest china. Climatic Change 2007; 80: 379-393, doi: 10.1007/s10584-006-9121-7.

[6] Zhang L, Zhou T. Drought over east asia: A review. J Climate 2015; 28: 3375-3399, doi: 10.1175/jcli-d-14-00259.1.

[7] Dai A, Zhao T. Uncertainties in historical changes and future projections of drought. Part i: Estimates of historical drought changes. Climatic Change 2017; 144: 519-533, doi: 10.1007/s10584-016-1705-2.

[8] Zhai JQ, Su BD, Krysanova V, et al. Spatial variation and trends in pdsi and spi indic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streamflow in 10 large regions of china. J Climate 2010; 23: 649-663, doi: 10.1175/2009jcli2968.1.

[9] 姜大膀, 蘇明峰, 魏榮慶, et al. 新疆氣候的干濕變化及其趨勢預估. 大氣科學 2009; 33: 90-98.

[10] Wei K, Wang L. Reexamination of the aridity conditions in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for the last decade. J Climate 2013; 26: 9594-9602, doi: 10.1175/jcli-d-12-00605.1.

[11] Hua L, Zhong L, Ma Z. Decadal transition of moisture sources and transport in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summer from 1982 to 2010. J Geophys Res 2017; 122: 12522-12540, doi: 10.1002/2017jd027728.

轉載請注明:北緯40° » 中科院:我國西北變“暖濕”了沒?

喜歡 (5)or分享 (0)
發表我的評論
取消評論
表情
(1)個小伙伴在吐槽
  1. 原來是新華社扯d
    匿名2019-10-08 13:14 回復